先來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哪些圖表,我們假設一個場景:幾種水果的各個維度對比
柱狀圖是最常(chang)見(jian)的圖表類型,也最容易解(jie)讀(du)。
它的適用場合是二維數據集(每個數據點包括兩個值,即X和Y),但只有一個維度需要比較的情況。
例如,如下圖所示的柱形圖就表示了一組二維數據,【類型】和【單價】就是它的兩個維度,但只需要比較【單價】這一個維度。
柱狀圖利用柱子的高度,反映數據的差異。肉眼對高度差異很敏感,辨識效果非常好。其局限在于只適用中小規模的數據集。
折線圖也是常見的圖表類型,它是將同一數據系列的數據點在圖上用直線連接起來,以等間隔顯示數據的變化趨勢。
同樣結合(he)上(shang)面額柱(zhu)狀圖,我們加(jia)上(shang)折線表示【單價】就能(neng)很清(qing)楚的觀察出價格的變化趨勢:
折線圖可以顯示隨時間而變化的連續數據(根據常用比例設置),它強調的是數據的時間性和變動率,因此非常適用于顯示在相等時間間隔下數據的變化趨勢。
面(mian)積圖與折線(xian)圖類似,也可以(yi)顯示(shi)多組數據系(xi)列,只(zhi)是將(jiang)連線(xian)與分類軸之間(jian)用圖案(an)填充,主(zhu)要用于表現數據的趨勢。
但不同的是:折線圖只能單純地反映每個樣本的變化趨勢,如水果的價格變化趨勢;而(er)面(mian)積圖除了可(ke)以反映每個(ge)樣本的變化(hua)趨勢外(wai),還(huan)可(ke)以顯示總體數(shu)據的變化(hua)趨勢,即面(mian)積,如下圖所(suo)示:
餅圖雖然也是常用的圖表類型,但在實際應用中應盡量避免使用餅圖,因為肉眼對面積的大小不敏感。
例如,還是上面(mian)柱(zhu)狀圖的(de)同一組數據,使(shi)用餅圖和來顯(xian)示,效(xiao)果(guo)就沒(mei)有那么明顯(xian)了(le):
一般情況下會用柱狀圖替代餅圖。但是有一個例外,就是反映某個部分占整體的比重,這種(zhong)情(qing)況下,餅圖(tu)(tu)會先將某個(ge)數據系列中的單(dan)獨數據轉(zhuan)為數據系列總和(he)的百分比,然(ran)后按照百分比繪制在一個(ge)圓形上(shang),數據點之(zhi)間用不同的圖(tu)(tu)案填充。
另外餅圖中還包含了圓環圖,來表現一個數據在整體數據中的大小比例,詳見可視化儀表盤。
XY 散點圖主要用來顯示單個或多個數據系列中各數值之間的相互關系,或者將兩組數據繪制為XY坐標的一個系列。
散點圖有兩個數值(zhi)軸(zhou)(zhou),沿橫坐標(biao)(biao)軸(zhou)(zhou)(X軸(zhou)(zhou))方(fang)向(xiang)顯(xian)示(shi)一組數值(zhi)數據,沿縱坐標(biao)(biao)軸(zhou)(zhou)(Y軸(zhou)(zhou))方(fang)向(xiang)顯(xian)示(shi)另一組數值(zhi)數據。
一般情況下(xia),散點圖用這些數值構成多個(ge)坐(zuo)標(biao)點,通過觀察坐(zuo)標(biao)點的分布,即可判斷變量(liang)間是否(fou)存(cun)在關(guan)聯關(guan)系,以及相關(guan)關(guan)系的強度。
散(san)點圖適用(yong)于三維數據(ju)集,但(dan)其中只(zhi)有兩(liang)維需要(yao)比(bi)較(為了識別第三維,可(ke)以為每(mei)個點加(jia)上文字(zi)標示,或者不同顏色)。
雷達圖,又稱為戴布拉圖、蜘蛛網圖。適用于多維數據(四維以上),且每個維度必須可以排序(國籍就不可以排序)。但是,它有一個局限,就是數據點最多6個,否則無法辨別,因此適用場合有限。
它用于顯示獨立(li)數據系列(lie)之(zhi)間及某個(ge)特定系列(lie)與(yu)其他系列(lie)的整體關系。每個(ge)分(fen)類都擁有自己的數值坐(zuo)標軸,這(zhe)些坐(zuo)標軸同(tong)中心點向外輻射,并由折線將同(tong)一系列(lie)中的值連(lian)接起來,如下圖所示。
需要注意的時(shi)(shi)候,用(yong)戶不熟悉(xi)雷達圖,解(jie)讀有困難。使用(yong)時(shi)(shi)盡量加上說明,減輕(qing)解(jie)讀負擔。
除此之外還有甘特圖,是(shi)項目(mu)(mu)/任務管理中非常常用的一種(zhong)圖(tu)表(biao)類型,通過活動列表(biao)和時間(jian)刻度表(biao)示出特定項目(mu)(mu)的順序與(yu)持續時間(jian)。
最后是各類型圖表的維度和注意點總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