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年我接觸過不少 ERP 項目,最常聽到老板問的一個問題是:軟件功能重要,還是實施顧問重要?剛入行那會兒,我也覺得顧問更關鍵,能幫企業把流程梳理清楚,系統跑得順。但后來做的項目多了,才發現功能才是決定性的。
我遇到過一家公司,顧問團隊非常專業,培訓也很細致,可軟件本身的功能不貼合業務,很多場景需要繞路解決。最后系統用得不順,大家又回到 Excel。相反,有些系統功能做得扎實,上手快,操作簡單,顧問只要稍微帶一下,企業自己就能跑起來。
所以我越來越覺得,一個 ERP 項目,功能的權重更大。顧問當然重要,但如果功能本身就能覆蓋業務、零代碼可配置,讓不懂 IT 的人也能快速上手,那項目成功率就會高很多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一、為什么很多人會覺得顧問更重要?
很多老板在ERP選型的時候,心里會覺得只要顧問水平高,就能把系統落地。這個想法沒錯,但有個前提:軟件功能本身必須足夠好用。
很多項目失敗,原因其實不是顧問不行,而是軟件太復雜,業務一線員工根本用不下去。顧問天天盯在現場,教會了又忘,最后大家還是回去用Excel。企業投入了錢,結果系統成了擺設。
所以我覺得,顧問更多是放大器,能幫你用好系統,但前提是系統功能本身就得足夠扎實。
二、功能為什么更重要?
我把功能放在更重要的位置,有幾個原因。
1. 進銷存一體化,解決業務數據分散
很多小微企業最頭疼的,就是采購、銷售、庫存三塊信息散落在不同人手里:
- 采購靠微信群和Excel
- 銷售單子堆在郵箱
- 倉庫庫存憑經驗
結果就是對賬對不齊,庫存差異大,老板根本看不清貨在哪。 現在有些ERP,把進銷存一體化做得很完整:
- 銷售下單自動扣減庫存
- 采購入庫自動生成應付
- 財務能直接看到數據,不用人工重復錄入

這樣業務跑下來,一條鏈路都在系統里,數據自然就對齊了。
2. 財務和業務打通,解決對賬麻煩
很多企業財務和業務是兩張皮,出納天天在Excel里對賬,財務月底再補賬,效率極低。
而一些系統支持業務單據和財務科目自動掛鉤:
銷售訂單確認后,自動生成應收;

采購入庫確認后,自動生成應付。

月底財務只需要審核,而不是從頭再錄一遍。
這類功能對小微企業特別有價值,因為財務人手少,不可能天天去人工對賬。
3. 零代碼配置,解決業務調整慢
企業的業務變化很快,今天可能要加一個審批環節,明天要在單據里加一個字段。如果這些都要寫代碼,企業不僅要等顧問,還要掏額外的錢。 現在一些ERP支持零代碼配置:
- 新建字段只要點幾下,就能加到單據里;
- 審批流程可以拖拽配置,隨時調整;
- 報表可以自己定義,不用找人開發。


這意味著企業內部的人就能根據需求自己調整流程,不再依賴IT,也不用反復付費。對中小企業來說,這是非常實用的優勢。
4. 可視化報表,解決管理層缺數據
老板最常抱怨的就是:每天在做決策,但手里沒數據,或者數據滯后兩周。 一些系統能自動生成可視化報表,比如銷售額、庫存周轉率、應收應付余額,這些關鍵指標都能隨時查,手機上就能看。這樣老板不用天天追著財務要報表,決策效率自然提升。


5. 權限管理和流程規范,解決內部混亂
不少企業流程靠人情,權限不清晰:倉庫能隨意改庫存,銷售能隨意改價格。 功能設計得好的ERP,會把權限分得很細:誰能開單,誰能審批,誰能改價,都能設置。再加上審批流,流程規范下來了,企業內部自然少了很多風險。

三、顧問的作用在哪里?
功能是根本,但顧問也并不是無用。他們主要價值在幾個方面:
- 梳理流程:幫企業把原來混亂的業務捋清楚,結合系統配置一條順暢的路徑。
- 少走彎路:顧問做過同行業項目,知道常見問題,能避免企業踩坑。
- 推動上線:有些員工抗拒用系統,顧問能在初期幫忙推動。
但說實話,這些價值都是基于功能夠用、好用的前提。如果軟件功能笨拙,顧問只能疲于應付,最終還是落不了地。
四、企業在選型時要注意什么?
結合經驗,我建議企業在選型時把重點放在功能:
- 優先確認核心需求 采購、銷售、庫存、財務,這些必須覆蓋。生產型企業還要看BOM、工序管理。
- 試用操作體驗 讓一線員工去試,不要只看老板的感受。操作是不是比Excel更快,這是落地的關鍵。
- 關注零代碼能力 業務人員能自己改字段、加流程、做報表,系統才有生命力。否則每次調整都要找顧問,企業會被綁死。
- 再看顧問團隊 功能滿足了,再去看顧問團隊。顧問能幫你快點落地,但不會決定系統能不能長期用下去。
回到最初我們說的問題:ERP項目到底是功能重要,還是顧問重要?我的答案是:功能更重要。
一個功能完善、操作簡單、支持零代碼的系統,可以讓不會IT的人也能上手,讓業務團隊自己能調整流程,不依賴顧問。
顧問當然有價值,但更多是加速落地。如果系統本身功能不好,顧問也救不了。
這是我這些年在ERP項目里的一點體會,可能不一定全面,但是真實的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