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廠里干過的人都知道,生產計劃這東西,說容易也容易,說難也難。紙上寫幾行字,Excel拉個表,排一下生產線,感覺挺輕松。
可真要落地,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:
- 客戶催貨
- 倉庫缺料
- 設備壞機
- 人手不夠……
生產一亂,計劃就是一張廢紙。
很多工廠老板或者計劃員,經常會問一個問題: “生產計劃、主生產計劃(MPS)、物料需求計劃(MRP)、能力需求計劃(CRP),這四個東西到底有啥區別?是不是一個意思?”
別說小廠,就連不少大廠的計劃員也分不清楚,結果導致天天在救火。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氣的語言,把這四個概念掰開揉碎,講明白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一、先搞清楚:什么是生產計劃?
其實說白了,生產計劃就是回答兩個問題:做什么、什么時候做。
舉個例子,你開了一家代工廠,客戶下了 1000 件訂單,要在 10 月底交貨。那你心里就要排一筆賬:
- 我現在庫存有多少?
- 這批貨是一次性做完,還是分幾次做?
- 先做A客戶,還是先做B客戶?
- 原料夠不夠?
- 設備、人力能不能撐得住?
這些統統都屬于生產計劃的范疇,生產計劃在企業里通常分為幾個層次:
- 長期計劃(年/季度):產能投入、廠房、設備。
- 中期計劃(月/周):大致排哪些產品,出貨節奏。
- 短期計劃(天/小時):具體到哪條產線、哪臺機器、哪個工人。

很多小廠只停留在短期計劃,每天盯著產線救火,但如果沒有中長期的統籌,問題一定層出不窮。
所以,生產計劃是個大帽子,而MPS、MRP、CRP,其實就是在生產計劃下拆分出來的三大工具/方法。
二、MPS:主生產計劃,定大方向
那MPS又是干嘛的?
MPS(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,主生產計劃),它就是生產計劃的龍頭,決定了企業在一個周期里要生產哪些成品、數量多少、什么時候交。
打個比方:
- 客戶下單 1000 件T恤,分兩次交貨,10月15日交500件,10月30日交500件。
- 那MPS就會明確寫:10月15日交第一批,10月30日交第二批。
MPS是對市場訂單的直接回應,它關心的是成品層面,而不是零件、原料。
在生產環節,要定MPS,通常需要結合幾個東西:
- 客戶訂單(真實需求)
- 銷售預測(預估需求)
- 安全庫存(不能斷貨)
- 產能限制(產線能不能撐住)
比如說,訂單來了1000件,但你知道產能有限,一次只能做700件,那MPS會拆分成兩批生產,明確寫清交付日期。

一句話總結MPS就是
MPS是從“市場需求”出發,把客戶要什么東西、什么時候要,轉化成一個工廠能執行的成品生產計劃。
它就像一個“總導演”,定下大方向,后面的MRP和CRP,都是根據MPS往下推的。
三、MRP:物料需求計劃,算缺啥料
MPS告訴你要做1000件成品,但問題來了:成品是由零件、原材料組成的。
那這些零件/原材料什么時候要備好?數量多少? 這就輪到MRP(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,物料需求計劃)出場了。
比如你做T恤:
- 一件T恤需要 1米布料、2顆紐扣。
- 客戶要1000件 → 就需要 1000米布料 + 2000顆紐扣。
MRP就會根據BOM(物料清單),把MPS的成品需求,拆解成零件、物料的采購和生產需求。
MRP關注的主要是——
- 需要什么料(What)
- 需要多少(How much)
- 什么時候要(When)
它會自動考慮:庫存多少、在途訂單多少、安全庫存多少,然后得出一個凈需求。

一句話總結就是:
MRP就是算料的。MPS說“我要做1000件T恤”,MRP就會告訴你“那你得準備1000米布+2000顆紐扣,最遲要在10月10日到廠”。
沒有MRP,采購永遠是跟著屁股救火,動不動就斷料。
四、CRP:能力需求計劃,算產能夠不夠
光有MPS和MRP還不行。你算出來需要1000米布、2000顆紐扣,可工廠的設備、人力能不能完成?這就是CRP(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,能力需求計劃)要解決的問題。
比如:
- 客戶要1000件T恤。
- 一臺縫紉機每天能做200件,你有3臺機器。
- 計劃在5天內交貨 → 總產能=3臺×200件×5天=3000件,夠。
但如果你只有1臺機器,5天最多只能做1000件,一旦機器中途壞了,就全完蛋。
CRP就是用來測算:在既定時間、設備、人力下,能不能按MPS完成任務。
CRP怎么用?
- 把工序分解:裁剪、縫紉、整燙、包裝。
- 每道工序要多少工時。
- 再結合現有設備、人力,算出瓶頸在哪里。
比如:裁剪一天能裁2000件,縫紉一天只能縫800件,那瓶頸在縫紉環節,就要么加班、要么加人、要么外協。

一句話:CRP就是“算產能的”。MPS說要做1000件,MRP說要備料,CRP就會告訴你“設備、人力能不能撐得住”。
五、四者關系其實是一條鏈路
把這四個放在一起,其實就是一條鏈路:
- 生產計劃:我要滿足客戶的需求,整體安排生產節奏。
- MPS:具體到成品層面,要做哪些產品,什么時候交付。
- MRP:根據MPS算出來,成品需要的原材料、零部件什么時候要備齊。
- CRP:再檢查一下,工廠的人力、機器、工時,能不能支撐這些生產計劃。
MPS管的是“做什么成品”,MRP管的是“缺什么料”,CRP管的是“產能夠不夠”,它們都是生產計劃往下拆分的不同維度。

六、那為什么很多工廠做不好?
很多工廠天天喊“計劃”,但90%停留在最表面的“生產排期表”,根本沒真正做到MPS、MRP、CRP。常見的問題有:
- 只看訂單,不看產能:比如客戶說要1000件,老板就說“沒問題”,結果產線根本做不出來,交貨延期。
- 只看產成品,不看物料:MPS定了計劃,但采購沒跟上,布料不到,計劃全泡湯。
- 只算物料,不算瓶頸:MRP告訴你布料夠了,但沒算工時,結果人手不夠,產能卡住。
- 只會救火,沒有前瞻:沒有系統支撐,全靠Excel,人為失誤率高,計劃隨時打亂。
針對上面這些問題,我給出4個建議——
- 別貪大求全,先分清層次:小廠沒必要一開始就玩復雜系統。先搞清楚:訂單需求(MPS)、物料庫存(MRP)、產能瓶頸(CRP),這三件事分開看,已經能解決一大半問題。
- 先有BOM,再談MRP:沒有BOM(物料清單),MRP就是空中樓閣。每個產品需要多少物料,一定要梳理清楚。
- 產能數據要真實 很多工廠產能表就是老板嘴里的“差不多”。結果計劃排出來很漂亮,一落地就全亂。要用真實數據去跑CRP,比如設備效率、工人熟練度。
- 系統化,而不是Excel堆砌:Excel可以解決一時,但長期靠人腦,遲早出錯。工廠一旦規模上去,就必須引入ERP/MES,才能把MPS、MRP、CRP串起來。
總之,
所以,別再把生產計劃、MPS、MRP、CRP混為一談了。
- 生產計劃是大框架。
- MPS管成品。
- MRP算物料。
- CRP算產能。
它們是一條邏輯鏈,而不是互相替代的概念。
真正把這四個工具用起來,工廠的計劃才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能落地、能支撐業務的“作戰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