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過項目的人都知道一句話:項目從來不是“順理成章”完成的,而是一路踩坑、一路爬坑。
明(ming)明(ming)開工(gong)時信心滿滿,結果一到執行就亂了(le)套:
- 延期
- 超支
- 質量差
- 團隊鬧情緒……
最后(hou)搞得(de)項目經理疲于奔命(ming),大家也一肚子怨氣。
很多人以為這是外部環境太復雜,其實更多時候,問題就出在項目經理自己身上。今天我就總結一下,項目經理最常見的10個管理失誤,你可以對(dui)照(zhao)看看,自己是不(bu)是也踩(cai)過這些坑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
1. 目標不清晰,只顧埋頭開干
很多項目經理一(yi)拿到(dao)項目,就馬上召集(ji)人手開(kai)工,結果忙了幾周,突然發現(xian)客戶(hu)要的和團隊做的根本不是一(yi)回(hui)事。
這就是典型的“目標沒對(dui)齊”。
項(xiang)目啟(qi)動階段最關鍵的,不是(shi)動手,而(er)是(shi)把下(xia)面三件事說清楚:
- 目標
- 范圍
- 成功標準
比如要用 SMART 原則:目標要具體、可衡(heng)量、有挑戰但(dan)可實現、有明確時間限制。

別小看這一點,前期對齊5小時,能省后期50小時返工。
2. 計劃過于理想化
很多項(xiang)目(mu)計劃(hua)都(dou)是“完(wan)美假設”:
- 假設人不生病
- 假設供應商不掉鏈子
- 假設所有審批一次過……
然后畫出(chu)來的進(jin)(jin)度(du)表筆直得像(xiang)高鐵(tie)時刻(ke)表,結(jie)果(guo)現(xian)實一來,整個進(jin)(jin)度(du)直接崩塌(ta)。
一個靠譜的計劃,一定要做 WBS(工作分解結構),把大任(ren)務拆成可(ke)執行的(de)小任(ren)務,還要留出(chu)一(yi)定的(de)緩(huan)沖時間。

尤(you)其是關鍵(jian)路徑上的任(ren)務,延(yan)誤(wu)一分鐘,整體就要推(tui)后(hou)一天。
計劃(hua)要接地氣,而(er)不是寫給領導看(kan)的“好看(kan)日程表”。
3. 風險管理缺失
項目不是演習,而是實打實和各種不確定性打交道。
很多項目經理覺得“不吉利”,干脆不去想風險,結果一旦團隊有人離職、供應商延遲交付,整個項目就癱瘓。
其實風險管理不復雜,哪怕用一個簡單的風險清單,把“可能出(chu)問題的(de)點(dian)”和“預案”列出(chu)來,遇事就不至于手忙腳亂。

記住:沒出事時你覺得風險預案沒用,出事時你會感謝自己準備過。
4. 溝通全靠開會
有(you)的(de)項目(mu)經(jing)理習慣凡事拉(la)會(hui):
- 需求變更開會
- 問題討論開會
- 進度匯報還開會
最后大家一天工作8小時,5小時泡在會議里。
但問題是,開會≠溝通(tong),會開得多,信息還是沒對齊,團隊依然(ran)各干各的。
更高效的做法是:把溝通方式分層。
例行會議只留給關鍵事項,日常同步用項目管理工具(文中示例:簡道云項目管理系(xi)統),重(zhong)要(yao)決策(ce)留痕寫文(wen)檔(dang)。這樣既能(neng)保證透(tou)明度,又不至于浪費大家時間。

5. 忽視干系人管理
項目不是你和團隊的事,還涉及
- 老板
- 客戶
- 財務
- 法務
- 供應商……
這些都是干系人。
很多項(xiang)目經理只盯(ding)著團(tuan)隊,卻忘了和外部干系人溝通,結果到一半,老(lao)板(ban)突然說(shuo)方向不對(dui),客(ke)戶說(shuo)需求要推倒重來,團(tuan)隊白干幾個月。
所以,別只盯著眼前的活,要學會管理預期——
- 定期更新狀態
- 主動匯報風險
讓干系人覺得項目在“掌控(kong)中(zhong)”,而不是“失控(kong)中(zhong)”。

6. 過度事必躬親
一(yi)些(xie)項目經理有“超人情結”,事無巨細都(dou)要自己盯,連一(yi)個文檔(dang)排版都(dou)要過手。
結果呢?自己(ji)累得要死(si),團隊反而喪(sang)失了責任感,習慣(guan)等著(zhu)你指揮。
作為項目經理,你的職責是“盯結果”,而不是“干活小能手”。
該授(shou)(shou)權的就(jiu)授(shou)(shou)權,該放(fang)手的就(jiu)放(fang)手,把更多(duo)精力(li)放(fang)在整體把控和關鍵(jian)決(jue)策(ce)上。
7. 只盯進度,不管質量
“先上(shang)線再說!”這是很多(duo)項(xiang)目(mu)經理的(de)口(kou)頭(tou)禪,于是團隊趕工(gong)拼命,交付物表(biao)面看似完成,但質量堪(kan)憂,bug成堆(dui)。
最后返工的成本,遠遠超過當初的趕工。
正確做法是:在項目中設置質量關口,比如(ru)代碼必(bi)須(xu)過 Code Review,產品必(bi)須(xu)走(zou)用戶(hu)測試,方案必(bi)須(xu)有(you)評審。

寧可慢一點,也不能交一堆爛尾活。
8. 忽略團隊激勵
- 項目做得好,很多項目經理覺得理所當然,不表揚;
- 做得不好,就直接批評。
久而久之,團隊士氣越來越低,大家只想“趕緊做完走人”。
其實激勵不一定(ding)要花錢。
一個口頭認可、一句“這次要不是你頂上去,項目可能就黃了”,都能讓成員覺得被尊重。小小的獎(jiang)勵機制(zhi),也(ye)能大大提(ti)升團隊動力。
9. 項目復盤流于形式
很多公司做復盤,基本等于“總結PPT + 表揚老板”。項目中真正踩(cai)過的坑,下次依(yi)然踩(cai)。
真正(zheng)的復(fu)盤要回答三件事:
- 哪些地方做得好,要保持?
- 哪些地方出問題,要避免?
- 下次遇到類似情況,能不能更高效?

復(fu)盤不是走(zou)流程,而是為未來積累(lei)經驗(yan)。否(fou)則(ze)同樣的(de)錯,永(yong)遠在不同的(de)項目里重復(fu)。
10. 忘了業務價值
有些項目經理太專注“交付物”,只想著按時完成,卻沒想過:這個東西對業務到底有沒有價值?
結果產品上線后——
- 業務部門覺得“沒用”
- 領導覺得“白花錢”
- 團隊覺得“白忙活”。
所以,項目經理要時刻問自己:這個項目解決了什么業務問題?帶來了什么結果? 不忘初(chu)心,才能(neng)不讓項目變成自(zi)嗨。
寫在最后
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經(jing)理不是救火員,而(er)是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的(de)操盤手。真正優秀的(de)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經(jing)理,不是靠熬夜救場,而(er)是靠方法和習慣,讓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盡(jin)量少出錯。
上面這10個管理失誤,幾乎每個項目經理都踩過。但好消息是:這些坑可以避免。
只要(yao)你能提前意識到,調整思(si)路(lu),項目就(jiu)會(hui)少走很多彎路(lu)。
說到底,項目管理是一場長期(qi)修煉。少踩一次坑,就離“靠(kao)譜項目經理”更近(jin)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