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(liao)起車(che)間排產(chan),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:
“這(zhe)不簡單嘛,看(kan)數據、看(kan)報表、算產能、分配訂單就完(wan)了唄!”
但結果呢(ni)? 做出來的計(ji)劃,剛下車間,就亂了套(tao):
- 明明產能數據是對的,生產就是跟不上;
- 明明訂單安排妥妥當當,一到現場就打架;
- 明明物料備得足足的,現場一喊還是缺料;
- 工人天天加班,但效率就是提不上去;
為啥會這樣?
說白了,就(jiu)是(shi)因為很多人排計(ji)(ji)劃的時候,都(dou)是(shi)躲在辦(ban)公(gong)室里(li)(li),只看(kan)報表、不下(xia)車間(jian), 對實際情況(kuang)心里(li)(li)根本(ben)沒數,結果看(kan)似(si)精(jing)準(zhun)的計(ji)(ji)劃,一落地(di)就(jiu)全亂。
今天我就聊聊, 為啥光看報表、不下車間的排產模式根本行不通? 到底該怎么做,才能排出真正可落地、真有效的生產計劃?

一、光靠報表做計劃,問題出在哪?
咱(zan)們(men)先搞清楚第(di)一(yi)個問題:
很(hen)多人(ren)覺得(de)車間排產不就是看(kan)幾(ji)個數據報(bao)表嗎?
- 看下訂單需求;
- 看下設備產能;
- 看下庫存和物料;
- 看下交貨日期;
數據擺在眼前,做計(ji)劃似乎(hu)再簡單不過。

但為啥光(guang)靠(kao)報表做計劃,就一定會(hui)亂?
問題1:報表只是結果,不是過程
報(bao)表上的數據,只告訴(su)你(ni)(ni)昨天發(fa)生了什(shen)么(me), 卻不會(hui)告訴(su)你(ni)(ni)為什(shen)么(me)發(fa)生,也不會(hui)告訴(su)你(ni)(ni)今(jin)天、明天可能(neng)會(hui)出什(shen)么(me)問題。
比如報表顯(xian)示: “昨天生產500件(jian),今天計(ji)劃(hua)生產600件(jian)。”
你(ni)在(zai)辦公(gong)室里覺得沒問題(ti)。但你(ni)沒到現場,根本不知道(dao):
- 設備昨天已經超負荷運轉了,今天可能出故障;
- 操作工人昨天熬夜加班,今天狀態可能很差;
- 昨天雖然完成500件,但中間可能已經堆積了半成品,場地都不夠用了;
這(zhe)些現場的問題(ti),你光看(kan)報表,根本看(kan)不到。
問題2:產能數據≠實際產能
報表上的(de)產(chan)能,很多時候是理(li)想狀態的(de)數據:
- 機器開足馬力;
- 工人狀態極佳;
- 物料隨叫隨到。
但真(zhen)實(shi)的(de)現場呢(ni)?可能完全(quan)不是這么回(hui)事:
- 設備可能經常小故障,設備效率不穩定;
- 工人技術水平不同,新手和老手產能差距很大;
- 物料領用手續復雜,現場總是缺這缺那;

如果(guo)不(bu)下車間,報表上的產(chan)(chan)能就(jiu)是個假數據, 你排產(chan)(chan)越精(jing)準(zhun),現(xian)場亂得越厲害。
問題3:報表有滯后性,不能反映現場實時狀態
報表數據永遠是(shi)滯后的:
- 你今天看到的數據,都是昨天甚至更早的數據;
- 今天的設備狀態、人員出勤情況、物料庫存狀態,你不知道;
所(suo)以,你(ni)排的計(ji)劃再精準,也(ye)只能對著過去的數據“打仗”。
一旦(dan)現場有新情況,計(ji)劃就亂(luan)了(le)套。

二、不下車間,最容易忽視哪些細節?
說到(dao)底,報表派的(de)問題,是忽(hu)略了車間那些(xie)最容易出問題的(de)小細節。
比如:
1、忽視物料的真實到位情況
報(bao)表上顯示庫存充(chong)足,但你沒到現(xian)場看,可能根本不知道:
- 有些物料被擋在物流路上了;
- 有些物料品質不行,臨時要退貨換貨;
- 倉庫數據可能延遲更新;

結(jie)果呢?你計劃(hua)生產的產品,現(xian)場(chang)一開工發現(xian)缺(que)料(liao),計劃(hua)立馬停(ting)擺。
2、忽視設備的實時狀態
報表(biao)顯示產能1000件(jian)/小時,但你不(bu)去現場(chang)走一圈,可能根本不(bu)知道:
- 某臺設備昨天晚上剛修過,現在狀態不穩定;
- 某個工位經常出問題,機器間歇性停機;
- 工裝夾具損壞,產品一致性受影響;
一旦(dan)這些問題出現(xian),你的計劃再精妙也沒用,現(xian)場根本跑(pao)不順。
3、忽視現場人員實際能力和狀態
報(bao)表可(ke)能顯示:現(xian)場有20個工人,完(wan)全滿(man)足產能需求。
但實際情況呢?
- 今天有2個工人生病請假;
- 5個工人剛入職,手生效率低;
- 現場某個班組情緒不好,效率低下;
這些情況,報表完(wan)全不會告訴你。
你不去車間和工人聊聊,根本不知道真實狀態,排出(chu)來的產能計劃(hua)自然(ran)落不了地(di)。

三、真正做好排產計劃,必須先打牢的四大基礎
想要ERP排(pai)產(chan)排(pai)得(de)準,首先得(de)把基礎工作做(zuo)扎實(shi)。
1. BOM要準確
BOM清單(物(wu)料(liao)清單)不準(zhun),排產跑(pao)一萬次也沒用。
- 一件產品到底需要哪些原料?
- 用量是多少?
- 是不是有可替代物料?

這些信息在ERP里一定要準準準! 否則一跑MRP(物料(liao)需求計劃),就開始瞎(xia)訂貨(huo),現場(chang)斷料(liao)那是(shi)肯(ken)定(ding)的(de)。
2. 工藝路線要清晰
每個(ge)產品的工序流程必須錄清楚:
- 先沖壓,后焊接,再噴涂;
- 哪道工序用哪臺設備?
- 每道工序標準時間是多少?

工藝路線不清(qing),ERP怎(zen)么排?它都不知道順序,怎(zen)么安排資源?
3. 設備產能要真實
ERP里錄的設備產能(neng),絕不能(neng)是“理想狀(zhuang)態(tai)”。
一定要考慮:
- 設備正常出勤時間(除去維護、保養)
- 實際產出效率(別按理想值,按實際跑出來的數據)
- 切換工時(換模、換線時間)
不(bu)然,你排(pai)得滿(man)滿(man)當當,現場根本(ben)做不(bu)完。
4. 人員情況要同步
車間(jian)每條產線多少人?每天排多少班(ban)?有沒有臨時用工(gong)?新人多不多?
這些信(xin)息(xi)也(ye)要(yao)和ERP同步(bu)。 不(bu)要(yao)報表上(shang)寫著“20人(ren)”,實際現場(chang)只剩10個,人(ren)不(bu)夠你排什么排?

四、真正用ERP排好計劃,要做到這五步
基礎打(da)牢了,接(jie)下來排產正式(shi)開工。
第一步:跑一遍MRP,搞清物料供應
先用ERP里的MRP功能(neng)跑一遍(bian):
- 把所有訂單展開,算清楚需要多少物料;
- 庫存有多少,缺口是多少;
- 采購什么時間下單,預計什么時候到貨。

先確認(ren)物(wu)料夠不夠,別還沒生產就(jiu)斷料。
第二步:跑一次產能負荷分析
很(hen)多人排產(chan)失敗,是因為排單(dan)子的時候沒(mei)看(kan)產(chan)能(neng)負荷。
- 設備是不是超負荷了?
- 人力是不是不足?
- 關鍵工序是不是出現瓶頸了?
提前發現問題,排產時就能避開(kai)坑。
第三步:按有限產能邏輯排產
ERP默認是無限產能排產——只(zhi)看(kan)訂單(dan),不管資源(yuan)。 但實際生產是有(you)限產能,所以一(yi)定要用有(you)限產能模式。
- 有多少人、多少機器、多少物料,就排多少產能;
- 遇到資源瓶頸,自動推遲后續工單或者提前調資源;

這樣排(pai)出(chu)來的計劃,現(xian)場才(cai)真的做(zuo)得(de)動(dong)。
第四步:優先級排序,別一鍋亂燉
ERP排產(chan)的時候,要給不同訂單設定優(you)先級:
- 大客戶優先;
- 緊急交期訂單優先;
- 產線切換成本低的優先;

別啥(sha)都一起排,不分輕重緩急,最(zui)后現場又慌又亂。
優(you)先(xian)級設(she)得好(hao),車(che)間執(zhi)行起(qi)來順多了。
第五步:計劃要留緩沖,不要排得死死的
實(shi)際生產里,總有突發情況:
- 設備突然壞了;
- 人員臨時請假;
- 客戶突然改需求;
所以排(pai)產時(shi),一定留出10%-15%的時(shi)間和產能緩(huan)沖(chong)。
別把所有資源排滿,一滿就靈活不動了,稍(shao)微出(chu)點事,整個排產表就得推倒(dao)重來。

五、實際操作中還有哪些注意事項?
再給(gei)你總結幾條特別實用的(de)小細(xi)節,避免踩坑(keng):
- 排產粒度不要太粗也不要太細:太粗,控制不了細節;太細,操作量大死自己。按工單/工序合理分顆粒度。
- 不同生產模式,要分開排產策略:比如按單生產(MTO)和備貨生產(MTS),邏輯不一樣,混一起排準亂。
- 關鍵資源優先排:有限產能排產時,優先考慮瓶頸設備、稀缺工序。
- 排產計劃滾動更新,不要一成不變:至少每天小滾動、每周大滾動,計劃實時修正,現場配合起來更順。
- 計劃要和績效掛鉤:把排產達成率、交期達成率納入部門或車間績效考核,否則沒人當回事。

最后再強調一句:
排(pai)產這(zhe)件(jian)事,永遠不能迷信報表、數據。
真(zhen)(zhen)正好的生產(chan)計劃,都是你走到(dao)現場,看到(dao)真(zhen)(zhen)實情況后,再結(jie)合數(shu)據(ju)做出(chu)來的。
數據是參考,現場才是真相。 靠譜的計劃,從來都是在車間里走出來的,不是在報表上算出來的。
計劃人員一定記住: 走下去、看進去、問進去,你的計劃才能真的落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