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制造業數字化, 很(hen)多老板(ban)第一個反應就是(shi):
“是不(bu)是買個ERP就行了?把數(shu)據錄進去,不(bu)就數(shu)字化了嗎?”
還有人覺得:
“MES是(shi)不是(shi)就是(shi)代替生產線排工單的? PLM?聽都(dou)沒(mei)聽過,跟我們(men)小(xiao)廠(chang)有(you)關系嗎(ma)?”
要么就是一上來,幾(ji)十萬幾(ji)百萬砸系(xi)統(tong),結果系(xi)統(tong)上線了, 數(shu)據沒(mei)人錄、單(dan)據沒(mei)人管、流程一塌糊涂, 最后落(luo)到一句(ju)話:
“系統?擺設而已,還不如(ru)紙和(he)筆來得快。”
其實,制造業數字化要搭得順、搭得穩, 靠的不是一拍腦袋買系統, 更不是砸錢堆平臺, 而是得搞明白: 你到底要管理什么?系統到底幫你解決什么問題?每個系統各司其職怎么配合?
今天這篇文章,咱們就用聊天的方式,手把手講明白:
- 制造業數字化到底是搭什么?
- ERP、MES、PLM三大系統到底干啥?
- 順序怎么搭?怎么落地?
- 不同階段的工廠應該怎么選?
內容不(bu)繞圈子,直(zhi)接(jie)上干貨!

一、制造業數字化,到底搭的是什么?
很多人以為“制造(zao)業數字化”就是:
機器聯網、數(shu)據上(shang)云、開大(da)屏幕可視化(hua)、搞(gao)AI預測。
但實際上,最最本質(zhi)的就(jiu)是兩句(ju)話(hua):
- 把業務流程數字化
- 讓數據流動起來,驅動決策和執行
啥意思?
就是把(ba)你原來靠(kao)嘴說、靠(kao)手寫、靠(kao)拍腦袋的生產(chan)、采購(gou)、倉庫、設計、交付,全都變成:
- 有數據記錄;
- 有系統流轉;
- 有標準規則;
- 有自動預警;
- 有閉環反饋。

不是(shi)(shi)靠(kao)人拍腦袋指揮,而(er)是(shi)(shi)靠(kao)數據(ju)驅動管理。
這才是真正(zheng)的制造業數字化。
二、那ERP、MES、PLM到底分別是干啥的?
搞數字化,離不開三大基石系統: ERP、MES、PLM。
但這三套系統(tong)到底誰干啥?很多(duo)人分不(bu)清, 咱(zan)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講(jiang)——
1. ERP:管資源和業務流
ERP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)企業資源計劃系統

大白話講就是:
ERP是“算賬+排資源”的。
- 財務在ERP里做賬;
- 采購、銷售、庫存,都在ERP里下單、記賬;
- 生產要啥物料、要多少人、要多少時間,也得在ERP里算清楚;
- 收款、付款、成本結算,都靠ERP。

可以說,ERP是一個公司的(de)“中樞大腦(nao)”, 把人(ren)、財(cai)、物、信息流統統串(chuan)在一起, 負責整體協調(diao)資源(yuan),規劃怎么用(yong)(yong)(yong)人(ren)、用(yong)(yong)(yong)錢(qian)、用(yong)(yong)(yong)材料、用(yong)(yong)(yong)設備。
一句話總結ERP的角色: “資源調度和業務流管理中心”。
2. MES:管生產執行
MES(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)生產執行系統
大白話講就是:
MES是“管現場、抓執行”的。
ERP排了單子(zi),車(che)間怎(zen)么(me)生產?進度怎(zen)么(me)樣?質量(liang)怎(zen)么(me)樣?異常(chang)怎(zen)么(me)辦? ERP不管!這是MES的活兒!

MES干的事情包括:
- 生產排程(按計劃下到每臺機、每個班組);
- 工單執行跟蹤(誰干的?做了多少?做了多久?);
- 質量管控(過程檢驗、首件確認、不良品管理);
- 設備管理(設備狀態監控、維修保養);
- 數據采集(自動記錄產量、良率、故障、停機等數據)。

可以說,MES就(jiu)是讓車間“透明(ming)化”, 不(bu)靠拍胸脯,不(bu)靠吼人, 靠數據(ju)實(shi)(shi)時反(fan)映生產實(shi)(shi)際。
一句話總結MES的角色: “生產現場的執行與監控中心”。
3. PLM:管產品生命周期
PLM(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)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
很(hen)多小(xiao)廠不(bu)(bu)太熟PLM, 但稍微規模大一點的(de)制造業(ye),PLM是必不(bu)(bu)可(ke)少的(de)。

大白話講就是:
PLM是“從產品設計到報廢,一路跟蹤管理”的。
具體干啥呢?
- 設計階段:產品圖紙、BOM、規格資料管理;
- 工藝階段:工藝路線、工裝夾具、標準參數管理;
- 變更管理:工程變更單(ECR/ECO流程);
- 項目管理:新產品開發(NPI)全流程控制;
- 知識沉淀:歷史版本、改版記錄、技術資料歸檔。

PLM保證的(de)是: 你的(de)產品數據是統一的(de)、準(zhun)確的(de)、可(ke)追溯的(de), 而(er)且每一次改版、升級,都有記錄可(ke)查,不出錯、不亂套。
一句話總結PLM的角色: “產品數據和技術資產管理中心”。
三、三大系統怎么配合?誰先誰后?
很多(duo)人搞不清,ERP、MES、PLM到底怎么搭配?
給你一套順序邏輯:
先PLM,再ERP,最后MES
為什么這么排?
- PLM定標準:沒有設計資料、工藝路線、BOM,ERP怎么管生產?MES怎么排作業?
- ERP管資源:物料申請、采購下單、庫存管理、生產單開立,靠ERP統籌資源。
- MES跑執行:車間收到工單,按計劃排產、生產、質檢、上報數據。

這才是一條順暢的數字化(hua)管(guan)理閉環:
PLM定規則 → ERP下指令 → MES執行落地。

四、不同階段的工廠怎么選擇合適的系統?
聊到(dao)這,可能有朋友要問(wen)了(le):
“那我們(men)廠(chang)現(xian)在才幾十個人,訂單(dan)也不算(suan)多, 用得著一上來搞ERP+MES+PLM全套嗎(ma)? 會(hui)(hui)不會(hui)(hui)花冤枉錢?”
這個問題問得(de)非常好!
答案是—— 當然不能一口氣全上。
不同階段的工廠,資源不同,管理痛點不同,需求也不同, 所以數字化系統也得量力而行,階段推進,按需上系統。
咱們按典型發展階段,給你拆開講一講:
1. 初創型制造工廠(0-50人)
特點是什么?
- 訂單量小,客戶數量有限;
- 生產線簡單,一條線頂多兩條線;
- 管理基本靠人盯+紙筆記錄;
- 成本控制特別敏感,沒錢折騰大系統。

這個階段,建議怎么搭?
先上小型ERP或者輕量ERP模塊
- 管住銷售訂單(SO)、采購訂單(PO)、庫存出入庫。
- 財務記賬同步,不要人工對賬。
生產排程可以手動+Excel/表單管理
- 不急著上MES,產量小,人工排產也能應付;
- 但最好能整理一套清晰的工藝流程表,方便以后接MES。
PLM可以不急,設計資料靠文件夾規范管理
- BOM、圖紙、技術文檔,先靠Excel+網盤規范化保存就夠了。
關鍵詞:小步快走,能用、夠用就行。
2. 小型成長型制造企業(50-200人)
特點是什么?
- 客戶數量和訂單品種增多;
- 生產線開始多了,切換頻繁;
- 材料種類多,庫存管理越來越復雜;
- 開始有專職工程/工藝人員。
這個階段,建議怎么搭?
正式上線標準版ERP
- 模塊至少要包含銷售、采購、庫存、生產、財務。
- 數據流打通,訂單到出貨全過程可追溯。
引入輕量MES
- 重點管住工單執行、生產進度跟蹤、質量記錄。
- 現場要開始用掃碼、上報系統,不再靠手抄。

PLM可以初步搭建
- 建立基礎的產品資料庫;
- 管住產品BOM、工藝路線、圖紙管理;
- 有簡單的變更管理流程(比如用ECR、ECO流程記錄)。

關鍵詞:系統要上齊,但先輕量上線,重點是跑順流程,不是堆功能。
3. 中型規模制造企業(200-1000人)
特點是什么?
- 產品品種多,定制化需求高;
- 多產線、多班組作業,現場管理復雜;
- 客戶開始要求可追溯性、流程標準化、交付可控;
- 工藝管理、設計管理變得至關重要。
這個階段,建議怎么搭?
ERP系統需要全模塊覆蓋并深度運用
- 包括MRP物料需求計劃,CRP產能負荷分析,成本核算精細到批次。
- 打通銷售、采購、庫存、生產、財務、售后完整鏈路。

MES系統深化應用
- 工單分解到工序;
- 工序進度實時上報;
- 設備狀態監控;
- 質量異常管理在線化。

PLM系統必須正式上線并與ERP集成
- 產品開發、新品導入(NPI)流程管理;
- 工程變更管理(ECR/ECO全流程自動化);
- 產品全生命周期版本控制;
- PLM和ERP打通,自動同步BOM和工藝路線到ERP。
關鍵詞:以數據驅動運營,以流程標準驅動組織成長。
4. 大型制造集團(1000人以上,多基地)
特點是什么?
- 多事業部、多工廠、多品種、大批量生產;
- 產品鏈條長,供應鏈復雜;
- 國際客戶多,對質量管理、交付周期要求極高;
- 數字化是必須的,不搞就是落后。
這個階段,必須怎么搭?
ERP集團化部署
- 支持多工廠、多公司、多賬套統一管理;
- 支持全球化多幣種、多稅制、多語言。

MES深度集成與智能制造結合
- 生產全程實時采集數據(IoT物聯網);
- 設備聯網(MDC/PDC);
- 智能排產、自動派工;
- 質量追溯到批次、工序、人員。

PLM平臺化應用
- 集中管理全球設計中心數據;
- 項目管理、設計協同、研發數據版本控制;
- 全流程數字化工程變更管理。
建設數據中臺+BI分析平臺
- 統一沉淀經營數據、生產數據、質量數據;
- 建立可視化看板、智能預警機制;
- 為高層決策提供實時、準確、全面的數據支持。
關鍵詞:全面數字化運營,打造智能制造閉環體系。
小總結:
數字化不是堆系統,而是系統+流程+執行一起跑通。
不(bu)同(tong)階段,選擇不(bu)一(yi)樣:

記住:別想著一口氣搞大系統,循序漸進,按需搭建,能落地才是王道!
聊到這里,其實(shi)咱們(men)可以看到,制造業(ye)數字化這事兒(er),說簡單(dan)(dan)也(ye)簡單(dan)(dan),說難也(ye)難。
簡單的是,邏輯很清楚: 管住產品數據,管好資源調度,跑順生產執行。
難的(de)是,怎么把ERP、MES、PLM三套系統各自干(gan)好,又能打通串起來,真(zhen)正用得上(shang)、跑得順。
記住一條核心原則:
系統不是堆上去的,是用起來的; 數字化不是為了好看,是為了真正在一線落地見效的。
不管你廠子現在(zai)多大, 先搞(gao)清自己的實(shi)際(ji)情況,明確目標,選(xuan)對切入口, 一步(bu)步(bu)扎扎實(shi)實(shi)往前走(zou), 數字化,才會(hui)真正成(cheng)為工廠效率提升、質量保證、利潤增長的加速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