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老板問過我一個問題: 我們公司倉庫不大,貨也沒幾千個SKU,是不是沒必要上WMS?
我的回答是:別被系統供應商說的天花亂墜的言辭給忽悠了,想要搞清楚WMS是不是必需品,還得看企業發展到什么階段了。
我干倉庫管理也有幾年了,在選擇要不要上系統方面也曾經十分糾結過,今天我總結一下我這些年來的工作經驗,跟大家聊聊什么企業需要WMS,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思路,別錢也浪費了,系統功能還用不上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一、中小企業倉庫的真實現狀
在很多中小企業里,倉庫往往是個被忽略的角落。老板覺得倉庫就是存貨的地方,能堆得下、能出貨就行。但實際跑過一些工廠、貿易公司、甚至電商倉庫,你會發現情況并不樂觀。
常見的幾個問題:
- 賬實不符 財務報表里還有庫存,倉庫翻遍卻找不到貨。結果是銷售拍胸口答應的單子,最后倉庫說沒貨,客戶不滿,信譽受損。
- 出貨效率低 平時訂單不多還好,一到旺季,倉庫加班到半夜。揀貨全靠人記憶,貨位混亂,找一個SKU要跑來跑去。
- 錯發、漏發頻繁 客戶下單買A產品,卻收到了B產品;或者一箱貨少了兩個件。退換貨成本增加,售后處理讓銷售團隊疲于應付。
- 依賴老員工 倉庫里的貨,老員工一清二楚,新人根本接不住。人一旦離開,倉庫就亂套。
- 缺乏追溯 食品、醫藥、電子零部件等行業,客戶問到“這批貨是哪一批次的”,很多企業根本說不清楚。
這些問題在企業小的時候,還能忍。但只要訂單量一大,SKU一多,就會讓企業付出不小的代價。
二、什么時候可以不上WMS
很多老板聽別人說WMS能提升效率,立馬心動,甚至準備立項上系統。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馬上用WMS。
以下幾種情況,企業完全可以不急:
- SKU數量不多 幾十到一兩百個SKU,倉庫面積不大,貨位一眼就能看到。靠人工和Excel還能管得過來。
- 訂單量有限 每天幾十單,倉庫人員有充足時間處理,偶爾出錯也能被消化掉。
- 業務流程簡單 沒有批次管理、效期管理、特殊客戶要求,進出庫就是來一批、發一批。
- 人員穩定 倉庫有經驗豐富的員工,十幾年都沒換人,日常能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。
在這些場景下,倉庫的關鍵是制度和規范,而不是系統。
比如貨架標識清晰、貨位規劃合理、出入庫臺賬定期盤點。這些基礎動作做好,能解決大部分問題。
因此,對小規模企業來說,不必盲目追求WMS。先把倉庫管理的基本功練好,比急著上系統更重要。

三、什么時候WMS就是剛需
另一類企業,靠人工和Excel已經捉襟見肘。這時候不上WMS,倉庫就是企業發展的瓶頸。
- SKU數量上千 品類太多,人工根本不可能靠記憶管理。沒有系統,找貨慢、發錯貨是常態。
- 訂單量大且波動明顯 電商企業在大促期間就是典型。沒有系統支撐,倉庫瞬間亂套,錯發漏發率飆升,售后成本直接吞掉利潤。
- 多倉庫運營 企業一旦開了第二、第三個倉庫,就會遇到庫存不透明、調撥混亂、就近發貨效率低等問題。Excel根本撐不住。
- 對追溯有嚴格要求 食品、醫藥、化工等行業,必須精確到批次、效期甚至序列號。人工臺賬根本保證不了合規。
- 人員流動頻繁 倉庫依賴老員工的管理方式極其脆弱。新人上手慢,換人一次混亂一次。WMS能把流程固化下來,降低人員依賴。
總的來說,小規模時人管貨還行,規模上去后,必須要靠系統管貨。這是質變的分界點。
四、中小企業該如何上WMS?
很多企業上WMS失敗,不是系統不行,而是沒有想清楚先解決什么問題。對中小企業來說,上系統要務實,抓住最核心的痛點,一步步來。
1. 提高庫存準確率
出入庫實時記錄,系統自動更新庫存,避免人工漏錄。 移動端掃碼入庫、出庫,現場操作即可完成數據錄入。 庫存實時同步,銷售能看到可用庫存,避免超賣。

2. 提升出入庫效率
系統自動生成揀貨單,按庫位優化揀貨路徑。 出庫掃碼校驗,發貨前確認訂單與貨物一致。 支持批量打印標簽、單據,減少人工操作。

3. 批次與追溯管理
系統支持批次號、序列號管理,入庫時即綁定。 出庫時精確到批次,留痕清晰。 出現問題時可快速追溯,定位哪批貨發給了誰。

4. 多倉協同與調撥
多倉統一管理,實時掌握庫存情況。 系統生成調撥單,自動形成出入庫記錄。 就近發貨功能,降低物流成本。

5. 庫存預警與報表分析
設定安全庫存,庫存不足時系統自動提醒。 呆滯品、快銷品分析報表,幫助優化采購和生產。 實時數據可視化,管理層隨時掌握庫存動態。

回到我們最初想要說明的問題:中小企業到底需不需要WMS?
答案不是絕對的。
- 在SKU不多、訂單量有限、流程簡單時,靠Excel和制度管理完全能撐住。
- 一旦規模上來,SKU和訂單復雜度增加,多倉運營、追溯合規要求提升,沒有系統支撐,倉庫必然成為短板。
我認為關鍵在于:別一上來就追求大而全。
先明確企業核心痛點,從輕量化、易用的WMS開始,把庫存、出入庫、追溯這些關鍵問題解決,再逐步擴展。
我想告訴大家的是:WMS不是目的,效率和準確率才是目的。系統只是工具,能幫企業把倉庫從人治過渡到體系化管理,讓倉庫不再成為發展的拖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