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做企業的都知道:客戶很重要。沒有客戶就沒有業務。
但我在干企業的這些年里,越來越覺得一件事特別難搞,那就是:公司不是沒客戶,而是客戶全在銷售自己手里。
公司賬面上看著是有客戶的,但是實際上呢?這些客戶是跟著銷售個人走的。人走客就走,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場,幾個月就能被掏空。
后面我逐漸重視起這個問題來,在同行的推薦下,上了CRM系統,情況逐漸有所改善。在使用的過程中,我深刻感受到一件事:真正讓企業活得安心的,不是有客戶,而是客戶屬于公司。
而CRM就能幫企業做到這點,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 CRM 系統。
今天我就以我的真實體驗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使用CRM的感受與經驗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一、客戶全在銷售手里,為什么是最大隱患?
按理說,一個企業有很多金牌銷售是好事,業績越做越大,那為什么還會說客戶全在銷售手里是最大隱患呢?根據我的經驗來看,我覺得是以下幾點的原因:
- 首先是客戶關系無法交接
客戶資料如果全在銷售手里,新人接手時根本沒法快速了解情況。客戶覺得你們公司不專業,很快就會流失。對企業來說,客戶流動帶來的損失是不可接受的。
- 其次業績高度依賴個人
某人狀態好,業績就漲;某人離職,業績就塌。企業沒有形成可復制的銷售模式,自然難以穩定增長。
- 然后是客戶數據零散,無法形成體系
微信里有一部分,Excel 里有一部分,甚至有些客戶資料只在銷售腦子里。這樣的客戶信息根本沒法沉淀,企業也就沒辦法做長期分析。

- 最后導致管理層失去掌控力
老板只能靠銷售匯報來了解情況,但匯報往往是選擇性的。沒有數據支撐,管理層很容易被動。
這幾種情況,在企業初創期靠人脈和個人能力還能支撐,但當企業想要擴大規模時,光靠銷售個人是不夠的。如果客戶始終不在公司手里,企業就很難實現標準化、可持續的發展。
說白了,這是一種隱性依賴。企業看似運轉正常,但實際上命脈不在自己手里。
二、為什么 CRM 總是被喊有用,卻落不了地?
很多老板知道 CRM 重要,但一到落地就卡殼,所以苦惱上了也沒用,成為擺設,依我看主要有幾方面原因:
- 銷售抵觸心理強 銷售習慣用自己的方式管理客戶,覺得 CRM 是增加工作量。他們擔心數據透明后,自己在公司沒了話語權。
- 老板顧慮多 一些老板不敢強推,擔心銷售離職、團隊不穩定,于是就一直拖延。結果問題越來越嚴重。
- 選型不合適 市面上有的 CRM 功能太復雜,光培訓就得好幾周,銷售自然排斥。也有一些過于簡單,滿足不了業務需求,最后不了了之。
- 缺乏配套機制 CRM 不是光靠軟件就能跑起來的,它需要和管理制度掛鉤。沒有考核和激勵,銷售就沒有動力去用。
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公司明明花了錢上了 CRM,最后變成系統閑置、Excel 照舊。
三、企業該怎么把客戶真正留在公司?
我的公司使用CRM這么久以來,總結出兩個方法來解決客戶全在銷售手里的問題,就是必須同時從管理思路和工具兩個角度入手。
1. 管理思路
1)制度層面:客戶屬于公司
企業要明確規定:客戶資料屬于公司,而不是銷售個人。合同、溝通記錄、回款信息,都必須留痕。這不僅是流程要求,也是法律意義上的歸屬確認。
2)考核激勵要跟上
企業需要把客戶資料完整度、跟進及時率、系統使用率納入績效考核。配合正向激勵,比如系統錄入規范的客戶成交后會有額外獎勵,銷售自然會積極。
3)管理層要用起來
如果老板和主管從來不看系統里的數據,銷售自然不會重視。相反,管理層每天都在 CRM 里看報表、追進度,銷售才會真正意識到 CRM 是剛需。

2. 工具層面
有了制度,還需要工具來落地。CRM 的價值就在這里:
- 客戶資料統一管理:聯系方式、跟進記錄、歷史溝通都集中在系統里。

客戶資產真正沉淀,銷售離職不再是業務斷層,客戶能平穩交接,企業經營安全性大大提高。
- 銷售機會可追蹤:從初次接觸到成交的全過程,老板一目了然。

銷售過程透明可控,管理層能清楚看到每個階段的客戶情況,預測下季度業績也更準確。
- 合同與回款可控:合同簽署、回款進度都能隨時查詢,避免壞賬漏賬。

- 數據沉淀可分析:新增客戶量、成交率、客戶來源、復購情況,系統能自動出報表。

數據驅動的管理,CRM 不僅能看過程,還能通過報表分析趨勢。比如哪個渠道客戶質量高、哪個銷售階段流失最多,企業就能針對性優化。
有了數據沉淀,企業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銷售打法,不再依賴個別銷售,而是形成可復制的增長模式。
以前我也總覺得沒客戶是最大的難題,但是后面客戶越來越多,更大的風險又出現了:客戶全在銷售手里。如果企業一直朝著這個趨勢發展下去,看似有客戶、有業績,但實際上隨時可能因為人員變動而遭受重創。
CRM 系統的核心作用,就是把客戶留在公司里。
客戶屬于公司,而不是某個銷售。 CRM可以把客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,企業才能安心走得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