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做銷售啊,大家都太卷話術了。
什么“金牌話術模板”“成交10連問”“標準攻心流程”……全都在背,結果客戶還是一句“我再考慮下”就把你送走了。
為什么?
因為 真正能成交的銷售,從來不是“說得多”,而是“問得巧”。
今天就跟你聊聊,一個一線銷冠朋友告訴我的經驗:
銷售溝通,其實只需要掌握三類關鍵提問方式,你就能從客戶嘴里挖出最真實的想法,然后把產品“順勢”賣出去。
這一招,比你背100條話術都管用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
一、問對問題,才有可能成交
很多銷售最大的問題是:一上來就“介紹產品”“講功能”,完全忽略了客戶的狀態。
你連客戶到底“在不在狀態”“想不想聊”“有沒有興趣”都沒判斷,就開始推銷產品——這就像在人家不餓的時候往嘴里塞飯,反感是一定的。
好銷售不急于介紹,而是先判斷客戶狀態。
所以,第一類關鍵問句是:
01【洞察類提問】:幫你判斷客戶“是不是潛在買家”
這些問題的目的是判斷需求有沒有、有沒有緊迫感、客戶屬于哪種類型。
示例:
- "您現在用的是什么方式在解決這個問題?"
- "這個問題對您來說,影響大嗎?有沒有什么特別頭疼的地方?"
- "如果繼續不解決,它會對您后面有什么影響?"
小貼士:一定要聽客戶怎么說,而不是搶著說自己的產品能怎么解決。
你要學會“踩油門之前,先看路況”。
這類問題問得好,客戶會開始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。
這時候,你就進入了“第二階段”——建立連接+放大痛點。
CRM可以怎么幫上忙?
在 CRM 系統里,每個客戶的狀態其實是“看得見”的:
- 最近有沒有瀏覽產品頁?
- 有沒有點擊銷售發的資料鏈接?
- 是否響應了上次的跟進?
- 當前處于【潛在意向】or【冷卻階段】?

這些行為軌跡系統一目了然,銷售拿到這信息之后,問對問題的成功率自然更高。

二、引出客戶的“痛感”才是關鍵
成交的本質是什么?
是客戶覺得不買不行了。
但很多銷售不敢“聊痛點”,或者聊得很假,一上來就說“你是不是很困擾”“這個對你很重要吧”——客戶聽了只想關掉對話框。
真正高級的做法,是通過問題,讓客戶自己把痛點說出來。
所以,第二類關鍵問句是:
02【聚焦類提問】:讓客戶“自己放大問題”
示例:
- "您之前有沒有因為這個問題,錯過什么機會或者吃過虧?"
- "如果一直不解決,會不會影響后面的XX?(比如業績/計劃/進度)"
- "有沒有哪一次因為這個事兒特別難受/印象深刻?"
這些問題表面是關心,其實是讓客戶自己強化“這個問題確實得解決”。
你不用去強調產品多牛,而是順著客戶的話繼續聊——銷售是幫他“梳理問題”,不是“推產品”。
這時候,客戶就進入了“要解決問題”的情緒狀態。
現在,就到了關鍵階段三:促使客戶認同你的產品是解法。
當然,在 CRM 中,你也可以通過“客戶標簽”和“跟進記錄”看到客戶過往經歷:
- 之前是否咨詢過類似產品?
- 曾提過哪些需求/難題?
- 被哪段文案或哪類產品吸引過?

這些數據能幫你精準打中客戶心里的那根弦,不是“猜痛點”,而是“有依據地聊痛點”。

三、推動決策,不靠強推靠引導
很多銷售到這一步又翻車:
要么開始滔滔不絕介紹功能,要么就是開始催單,說“要不要給個回復?”
這都太急了。
高手的做法,是讓客戶“自己承認你是他需要的”。
這就是第三類問句的用法。
03【引導類提問】:順勢推進成交動作
示例:
- "如果我們能把您剛才說的那個點解決掉,您覺得值嗎?"
- "聽下來,您覺得我們這套方式,跟您現在用的比,優勢在哪?"
- "如果我們今天能把這些細節都理清楚,您看什么時間適合推進下一步?"
這些問題不是為了“讓客戶說yes”,而是為了:
- 引導他主動思考解決方案可行性、
- 認可你們的方案、
- 自己做出“愿意推進”的決定。

四、為什么問句比話術更有效?
- 客戶說出來的,才是真的“共識”。你說100句,不如客戶自己說一句“對,我確實有這個問題”。
- 問句有空間感,不壓迫人。客戶愿意說,也愿意聽你說,不會產生防御心理。
- 問得對,話術都省了。你會發現很多成交,不是靠推,而是靠“聊著聊著,客戶就想試試了”。
一個優秀的銷售,不是說得最多的人,而是最會提問的人。

五、寫在最后:銷售溝通是“打太極”,不是“硬攻城”
我認識的銷冠朋友告訴我:
“我不喜歡推產品,我就喜歡聊天,聊著聊著,他就覺得我懂他了,然后成交就很順。”
銷售不是PK,而是配合,是順著客戶的思路,一點一點地讓他看到“解決問題的希望”,而你剛好能給。
你要做的不是推,而是問。
掌握了這三類問題提法——
- 洞察類:判斷有沒有需求
- 聚焦類:放大痛點和緊迫感
- 引導類:推進決策和信任
不管你是賣軟件、賣服務、賣產品,都能有質的突破。
最后,別再天天想著背話術,
真正高效的銷售,從來都不靠“說服”,而是靠“引發共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