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,身邊做工廠、貿易公(gong)司、連鎖門(men)店的(de)老板,沒少(shao)跟我吐槽(cao)一句話(hua):
“花了大幾十(shi)萬上 ERP,結果團隊就是不(bu)用!”
花錢(qian)的時候,一個個拍胸脯說(shuo)一定用,等系統一上線(xian),不是(shi)拖(tuo)就(jiu)是(shi)賴,要不就(jiu)走老路:
紙質(zhi)單據、Excel表格、微(wei)信通知、嘴(zui)巴喊。
花 50 萬買了個“擺(bai)設(she)”,說(shuo)實話,這事(shi)兒在中小(xiao)企業(ye)里真(zhen)不是(shi)個例。
今天我(wo)這篇結合我(wo)自己的經歷,跟大家(jia)講(jiang)講(jiang)—— 企業上 ERP,為什么(me)容易失敗?坑(keng)在哪兒?怎么(me)避?
文中示例ERP系統>> ERP系統模板
為什么我(wo)題目中會說是50w,因為這是我(wo)經歷過的(de)(de)真實(shi)的(de)(de)例子(zi)——
江蘇南通有家做家紡的工廠,規模(mo)不算(suan)小(xiao),200多人,一(yi)年營收小(xiao)幾(ji)千萬。
老板聽說同行都在搞數字化,就找了一家 ERP 服務商,上來花了 50 萬,功能定制了進銷存、生產管理、倉儲、財(cai)務(wu)一體(ti)化(hua)。
聽(ting)著(zhu)挺全面,老(lao)板心里盤算得好(hao)好(hao)的:
- 前端接單快
- 車間領料透明
- 庫存不積壓
- 財務對賬清清楚楚
可等到真上線那天,畫風卻變了。
- 車間工人嫌錄數據麻煩,領料就喊倉庫自己拿。
- 倉庫嫌錄庫位麻煩,干脆一堆貨混放,還是老辦法——本子記+腦子記。
- 業務員還在 Excel 做單,錄到 ERP 里只是為了應付檢查,能拖就拖。
到頭來,老板問:“報表怎么(me)對不上?庫存咋還是(shi)亂(luan)的?”
下面人(ren)一攤手:“系統太(tai)復雜了(le),用著不(bu)方便(bian)。”
花(hua) 50 萬買了(le)個數字(zi)化(hua)看板,結果車間里干(gan)活的人一個沒用(yong),咋可(ke)能有(you)用(yong)?

01 ERP落地常見的 5 個坑
像上面這種情況,說白(bai)了,90% 都是(shi)掉坑里了。我見過最典(dian)型的(de)坑就(jiu)這 5 個:
坑 1:選型一拍腦袋,跟風湊熱鬧
很(hen)多老板選 ERP 的邏(luo)輯很(hen)簡單:
“聽誰(shui)說(shuo) SAP 好,聽誰(shui)說(shuo)金蝶高端,聽誰(shui)說(shuo)用友穩(wen),咱也(ye)來(lai)一套!”
結果呢?
- 同行是大公司,內部有專門的 IT 部門、流程成熟、人員素質高,能把系統玩明白。
- 你是 100 人小廠,業務天天變,數據全靠老員工口口相傳,甩給 ERP 一股腦讓它跑,能跑得了才怪。
就像買車一樣,城市代步車夠(gou)用就好,非得搞(gao)輛大馬力(li)越野(ye),油耗(hao)高不說,還(huan)嫌棄它開起(qi)來麻煩(fan)。
坑 2:需求沒想清楚,就跟著乙方畫大餅
這點很(hen)常見。找 ERP 廠(chang)商(shang)(shang)談需求,廠(chang)商(shang)(shang)當然希望(wang)你買得越(yue)多越(yue)好(hao),功能一股腦往里加:
- 要不要 CRM?
- 要不要人力模塊?
- 要不要 OA 協同?
老板想想也沒錯,能一體化當然好。可是真落地呢(ni)?——每個模塊都半(ban)生不熟,數據在不同部(bu)門卡殼。
比如:
- 訂單錄得進不去生產模塊,因為 BOM 清單根本沒人維護。
- 人力模塊上了,可工資還是手工算,系統數據跟不上。
- OA 還要審批流,可大家懶得點,還不如微信拉群吼一嗓子。
需求(qiu)沒想清楚、優先級沒排好(hao),最(zui)后全變成“食(shi)之無(wu)味、棄之可惜”。

坑 3:上線了,沒人培訓,更沒人帶頭用
這算是(shi) ERP 最常見的死(si)因之一。上線之前,大家(jia)都說好(hao)好(hao)好(hao);上線之后,員(yuan)工一看——
- 不會用,不知道點哪兒。
- 功能一大堆,看著就煩。
- 培訓呢?講一遍就拉倒,沒人跟進。
一線員工沒動(dong)力(li)學,主管懶(lan)得逼,老板呢?每天(tian)盯(ding) KPI,根(gen)本沒時(shi)間(jian)自(zi)己(ji)用。
最后(hou),誰也不敢負(fu)責,只能(neng)回到“老(lao)路”——Excel、手(shou)寫、群聊,ERP 成了“后(hou)臺擺設”。
坑 4:流程沒改,習慣沒改,系統就是空殼
有(you)句話很對:ERP 不是(shi)救命稻草,它只是(shi)放大你原(yuan)來的流(liu)程優劣。
原來流程就混亂:
- 庫存沒人盤點
- 客戶信息靠腦子記
- 采購下單靠拍腦袋
ERP 上(shang)去了,不跑流(liu)程還那樣。
最(zui)后只能“做兩套”:對(dui)外(wai)還得走老辦法,對(dui)內糊弄一下系統。

坑 5:上線后沒配套指標,沒落地到人頭
還有個本質問題:沒有考核(he),員工(gong)憑啥用?
真(zhen)落地的公司,通常有(you)這(zhe)幾條(tiao):
- 誰錄數據,誰負責準確性
- 誰對賬出錯,誰負責承擔差錯
- 系統數據跟績效掛鉤,誰多跑單誰拿高提成
沒這(zhe)套ERP 在員工(gong)眼里就(jiu)是額外負(fu)擔。能混(hun)就(jiu)混(hun),能拖就(jiu)拖,老板看不到、也懶(lan)得罰,干嘛要多(duo)此一舉?

02 企業應該怎么落地ERP?
說(shuo)了這么多問題(ti),那企業到(dao)底該(gai)怎么落地(di)ERP?我(wo)跟不少工廠(chang)、貿易客戶聊(liao)過,靠譜(pu)的(de)思路大概就這 5 步:
1)別盲目追大牌,先從自己最痛的點下手
別一(yi)上來就想一(yi)步到位,除(chu)非你(ni)真有錢有時間有團隊。對(dui)大部(bu)分中小企業,先選一(yi)個痛(tong)點環(huan)節:
- 服裝廠:先把 BOM 和工藝跑順
- 貿易公司:先把跟單和采購對接起來
- 小工廠:先把庫存和財務對賬跑準
小模(mo)塊跑順,再慢(man)慢(man)串起來,比一下搞大 ERP 強多(duo)了。

2)選型前一定要找“最懂業務的人”一起寫需求
別光聽老板和乙方談。
要(yao)把天天干活(huo)的人(ren)拉進來,誰(shui)錄單(dan)誰(shui)說流程,誰(shui)用誰(shui)提要(yao)求(qiu)。
把需求寫細一點(dian),誰錄、誰改、誰查,搞清楚(chu)。沒這個,后期就等(deng)著吵架、返工(gong)、甩鍋。
3)別跳過培訓,更別跳過“試點”
上線前(qian),一定要做小范(fan)圍“試(shi)點”。
選一(yi)個部門、一(yi)個產品線跑個 1~3 個月,找出所有流程堵點。別(bie)怕出問題,試點階段暴露問題比上線后全公司一(yi)起踩(cai)坑強一(yi)百倍。
4)流程先跑通,再談自動化
流程都跑不通(tong),ERP再智能也(ye)白(bai)搭。
先把:
- 誰開單、誰審單、誰核對
- 數據更新多長時間一輪
- 出錯誰擔責
這套定死,再談(tan)數(shu)據自(zi)動(dong)流(liu)轉、自(zi)動(dong)報表(biao)。
5)和考核掛鉤,讓誰都躲不掉
最后一步,別嫌麻煩——
系統(tong)落地(di),一定要跟績效(xiao)掛鉤。
- 數據錄入準確率
- 報表提交及時率
- 出錯責任人扣分
誰(shui)拖誰(shui)背鍋。否(fou)則(ze),老員工一句“麻煩、懶得學”,這套(tao) ERP 保準涼一半。
一句話總結:別讓 ERP 成“老板的面子工程”
說白了,ERP 不(bu)(bu)是什么救命稻草,也不(bu)(bu)是老板用(yong)來撐面子的招牌。它只是個工具,關鍵看(kan)你會不(bu)(bu)會用(yong)、敢(gan)不(bu)(bu)敢(gan)改、敢(gan)不(bu)(bu)敢(gan)管。
花(hua)(hua) 50 萬(wan)買個系統不可怕(pa),最可怕(pa)的是(shi)把(ba)它當“萬(wan)能(neng)藥”,出(chu)了問題(ti)不找(zhao)流(liu)程、只(zhi)找(zhao)借(jie)口,最后變成花(hua)(hua)錢買心(xin)酸。
以(yi)上,希望對大(da)家有所(suo)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