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見過太多倉庫:
- 系統上顯示有貨,架子上空空如也;
- 貨明明在倉庫,系統卻說缺貨;
- 賬面數量對了,批次和位置全亂。
很多人會說:“系統不準啊!”
其實,并不是系統算錯了,而是流程沒走完整。
庫存管理,說到底就是一個閉環問題。只有把錄、核、查、對、鎖五步真正閉起來,庫存才會準。
別光靠年底盤點救火,平時這五步做對了,庫存自然穩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
庫存不準的三個典型場景
先說說我在工廠看到的三類常見庫存問題:
場景一:系統顯示有貨,倉庫卻空架子。
入庫漏錄、貨剛收了沒及時錄入系統,導致系統顯示庫存,但貨沒上架,揀貨員空跑。
場景二:實物有貨,系統卻說沒貨。
出庫或者退貨沒有及時登記,導致可用庫存一直偏低,客戶下單經常缺貨。
場景三:賬上數量對,但批次、位置全亂。
貨物入庫了,系統有數量,但批次信息沒對,或者貨擺在了錯誤的位置。結果就是找貨慢、揀貨錯、成本核算亂。
你會發現,這些問題背后的共同點就是——流程斷裂。
有人入庫沒錄,或者錄了沒復核,盤點不及時,鎖庫機制沒用……流程不閉環,庫存永遠亂。

五步閉環,讓庫存真正準
1. 錄——第一手信息必須實時進系統
我見過太多倉管員,貨剛收進倉就說“等會兒再錄”
- 結果這一等,
- 下午就忘了,
- 第二天更亂。
入庫、出庫、退貨信息必須現場掃碼錄入,絕不能靠事后補錄。
現在大部分倉庫都有WMS或者ERP移動端,用PDA或手機端掃碼錄入即可。
每件貨都有條碼或RFID,系統實時更新庫存,不僅減少錯誤,也避免了紙單滯后。
關鍵是,入庫動作一旦完成,信息立刻同步給系統。
沒有這個動作,后續的核對、盤點、發貨都會出問題。

2. 核——一錄一核,防止漏、錯、重
錄完了,還不算完,你得核對。
沒有復核機制,入庫單可能錄錯數量,出庫可能重復發貨。
每筆出入庫操作都要有二次確認,系統可以設置復核人確認或者掃描比對。
不同人員操作同一單據,也能避免沖突。
我在一家工廠見過,
- 復核環節做得好,每天少了幾十個錯誤庫存;
- 復核環節沒做,盤點時錯誤數翻倍,整天救火。

3. 查——每日差異即查,不等盤點救火
很多企業等到年底盤點才發現庫存差幾十上百件,結果一查就亂成一鍋粥。
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日清差異:每天比對系統庫存和實際庫存,發現問題立刻修正。
系統會自動生成差異日志,
- 哪怕是小問題,每天查一下就能解決;
- 小問題每天解決,大問題就不會越積越多。
我推薦在倉庫內設置每日差異檢查點:揀貨前、入庫后、退貨入庫后,哪怕只花十分鐘,也比年底大盤點救火靠譜。

4. 對——賬實、賬賬都要對齊
倉庫和財務的數據對不上,是老問題。
很多工廠對賬要拖半個月,期間訂單頻繁改動,庫存數據和財務賬就完全脫節。
解決辦法是建立三賬對照機制:
- 倉庫臺賬→系統→財務,
- 每周對賬一次,月底復盤一次。
現代WMS與ERP系統可以聯動,自動生成對賬單,庫存金額、數量、批次都同步。
這樣,你隨時能看到真實庫存,賬面數據可靠,也方便成本核算和決策。

5. 鎖——庫存鎖定機制,防止超發、重發
最后一步是鎖。
很多企業庫存不準,其實是多個部門在搶同一物料。
系統顯示可用庫存,但實際已經被訂單占用,結果就是超發、重復發貨。
啟用預占庫存或鎖定庫存功能是關鍵。
一旦訂單占用,其他人無法再發,庫存準確性和可用性分開管理。
我在一家公司看到,鎖庫存后,發貨錯誤率幾乎清零,揀貨員不用再靠經驗去判斷“到底能不能出貨”,庫存數據也更加穩定。


五步閉環之后,庫存自然準
總結一句話:庫存管理不是靠盤點救回來的,而是靠日常五步閉環撐起來的。
當錄、核、查、對、鎖形成固定機制后,系統報表就真正可信,企業也能實現無人盯盤也能穩的庫存狀態。
庫存信息隨時可用,生產、采購、銷售都不用再救火,流程自然順暢。
這五步不是理論,我在多家企業都落地過。
用WMS模板把流程固化,入庫、出庫、復核、盤點、鎖庫全流程可視化。
- 掃碼錄入,減少手工錯誤
- 預警機制,庫存偏高偏低系統提醒
- 實時同步,所有部門看到的都是同一份數據
模板里的操作步驟、字段、提醒機制都可以直接用。
你只需要把流程復制到自己的倉庫,按模板執行,每天堅持五步閉環,庫存自然穩。

總結
庫存管理沒有捷徑,閉環才是王道,系統再智能,五步不閉環,庫存照樣亂成一鍋粥。
把錄、核、查、對、鎖落地做透,你會發現,原來庫存精準可以這么簡單,也不用再靠年底盤點來救火了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