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(jin)天我們來聊聊一個(ge)在采(cai)購圈(quan)(quan)、供(gong)應鏈圈(quan)(quan)經常被提(ti)起但真(zhen)正做得好的公(gong)司卻不多的東西
——供應商績效考核管理。
先(xian)問(wen)一句,你公(gong)司(si)有(you)沒有(you)遇到(dao)這些事:
- 東西采進來了,結果質量一塌糊涂;
- 明明約好交貨日期,供應商每次都說“快了快了”,一拖再拖;
- 成本年年漲,服務年年爛,但又沒人替代;
- 財務打款前找不到合同,采購對不齊發票,倉庫說“貨和單對不上”。
這時候你可能(neng)就會問:“采購到底有(you)沒有(you)在管(guan)供應商(shang)?我們(men)怎么不(bu)做個績效考(kao)核機(ji)制(zhi)來控(kong)制(zhi)一(yi)下?”
沒錯,采購管理的后半段,其實就是供應商管理,而供(gong)應商(shang)管(guan)理(li)的核(he)(he)心之(zhi)一(yi),就是(shi)績效考核(he)(he)。那(nei)問題來了(le):
什么是供應商績效考核?到底怎么做才靠譜?
今天我們就來聊清楚這(zhe)個事兒——從概(gai)念、流程、指標到實操(cao),掰開揉(rou)碎,一篇講透。

一、供應商績效考核是啥?一句話說清楚
說人話就是:你每年花那么多錢跟供應商買東西,總不能只看價格便宜吧?要看他到底靠不靠譜、值不值這個錢。
所以我們要(yao)定一些“標準(zhun)”,比如:
- 交貨準不準?
- 質量好不好?
- 服務態度行不行?
- 售后有沒有人理你?
然后每月、每季度、每年打(da)分,根據打(da)分結果(guo),決定供應商是(shi)繼續合(he)作、優化提升,還是(shi)淘汰更換。
績效考核的目的只有一個:讓好的供應商留下,差的及時處理,不讓問題供應鏈拖垮業務。

二、為什么要做供應商績效考核?很多公司栽在這了!
有老板可能(neng)會問:“我每(mei)年跟固定幾家廠商合作得好好的,干嘛還要花時間考核(he)?不是多此一舉?”
錯!不考核,你公司可(ke)能早就被“溫水煮青蛙(wa)”了。
來,看(kan)看(kan)幾(ji)個典型誤區:
- 誤區1:只靠印象打分 覺得某供應商“好像不錯”,但事實是一年內出過好幾次退貨。
- 誤區2:只看價格不看服務 看著報價單開心,后面發現送貨不及時,生產排期全打亂。
- 誤區3:出了問題才想起來要管理 一出事就想換供應商,但又沒有可用的數據來支撐決策。
- 誤區4:績效考核“流于形式” 每次考核都打個80分,誰都不得罪,最后考了個寂寞。

你(ni)看,這些問(wen)題都源于沒有建立一套“能落地、可(ke)追溯、數據(ju)驅動”的考核體系。
三、怎么做?供應商績效考核流程一共幾步?
其實,供應(ying)商績效考核沒你想的那么復雜,可以用(yong)“3+1”來(lai)理解:
第一步:定義“考什么”(指標設定)
你得先想清楚(chu):你希望供應商(shang)表現好(hao)在哪幾個(ge)方面(mian)?
最常見的指標包括:
- 交期達成率:說的交期是不是兌現了?
- 產品合格率:有沒有頻繁質量問題?
- 退貨率/返修率:售后問題多不多?
- 響應速度:出現問題時反應夠不夠快?
- 配合度/服務態度:有沒有甩鍋、推責?
- 價格穩定性:是不是動不動就漲價?

提示:指標不宜太多,5-7個維度最(zui)合(he)適,且每個要(yao)有清(qing)晰計算邏輯(ji)。
第二步:定義“怎么算”(評分機制)
每個指(zhi)標都需要設置(zhi)權重和打分方式。

比如:

?? 提示:建議用定量+定性結合,定(ding)量為主,定(ding)性配合打分。
第三步:定義“怎么用結果”(結果分級)
績效打(da)分不(bu)能只打(da)不(bu)管,要(yao)“分級處(chu)理(li)”:
- A類供應商(80分以上):核心合作對象,優先下單;
- B類供應商(60-79分):有優化空間,重點觀察;
- C類供應商(60分以下):列入淘汰計劃或限制交易;

可以設定季度考核+年(nian)度復審,每年(nian)清一次供應商池。
最后一步:“嵌入流程+系統落地”
別停留在Excel表里!務必要通過SRM系統或采購模塊固化流程:
- 采購下單、收貨、質檢時同步收集考核數據;
- 系統自動匯總績效評分;
- 績效報告自動提醒采購、質量、財務;
- 合同、付款環節與績效分數掛鉤。
四、怎么用SRM搞好績效管理?
1. 指標怎么設?系統里能不能自定義?
當然能。SRM系統通常支持自定義績效模板,你可(ke)以根據業務實際,設置如下維度(du):
- 交期達成率(系統對比計劃交期和實際交期自動算)
- 合格率(質檢模塊直接取數)
- 退貨率/投訴次數(由品質或售后系統聯動)
- 服務響應速度(工單響應記錄)
- 協作度(由采購人工打分,系統內錄入)

好(hao)處:不(bu)靠“拍(pai)腦袋”,所有(you)打分都(dou)有(you)數據來(lai)源,績效不(bu)是“拍(pai)的”,是“算(suan)的”。
2. 分數怎么打?是不是還是人工錄入?
分兩類:
自動評分項:
- 交期延誤:系統自動識別訂單計劃交期與實際入庫時間;
- 質檢記錄:抽檢數據來自質檢系統;
- 退貨率:系統中采購退貨單自動匯總;
- 服務響應:對接售后系統或SR模塊,按時效評分。

人工評分項:
- 配合度、服務態度等主觀性強的維度,可由采購、質量、倉庫等協同評分,系統記錄多維打分人。
技巧:人工打分項要有評分標準提示(如“1=極差,5=極好”),避免主觀偏差。
3. 結果怎么用?和業務聯動起來了嗎?
這是SRM真正的價值體現(xian):
- 績效分數掛鉤下單權限 分數<60分,系統禁止其參與招投標或自動打單。
- 與付款節奏聯動 高績效享30天賬期,低績效自動切換60/90天。
- 評分結果同步通知供應商 SRM可自動生成月度/季度績效報告,郵件發出+平臺消息提醒。
- 績效趨勢圖表分析 一看就知道哪個供應商在進步、哪個在下滑。

好處:績效不再只是“期末打分表”,而是影響業務決策的核心依據。
4. 持續改進怎么做?SRM如何助力閉環?
SRM可以設置“績(ji)效改進計劃”模(mo)塊(kuai):
- 系統自動生成低分項目改善任務;
- 供應商在線提交改善報告、對策、完成時間;
- 采購方審核后,系統跟蹤狀態并歸檔;
比(bi)如: 交期連續三次(ci)延誤(wu),系統觸發“交期改(gai)善(shan)任務”,要求供(gong)應商一周內提交整改(gai)承(cheng)諾。

成效:避免“考完就完了”,讓績效管理有始有終有追蹤。
結語:考核是手段,合作才是目的
最后想說一句:績效考核不是為了“搞供應商”,而是為了雙方一起做得更好。
你要讓供應商知道:
- 我考核你,是為了讓我們合作更順利;
- 分數低,不是打擊你,是提醒問題在哪;
- 分數高,我也會給你更多資源和機會。
績效機制(zhi)搭得好,供(gong)應鏈才(cai)會(hui)穩,成本(ben)才(cai)會(hui)控,質(zhi)量才(cai)會(hui)升。
所(suo)以,別再(zai)停(ting)留在(zai)“印(yin)象管(guan)理”上了,是時候搭起(qi)屬于你們(men)公司的供(gong)應商績效考核體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