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公司在做銷售時,最常聽到的兩句話是:
“我這周一個線索都沒分到。”
“我這周的線索太多了,忙不過來。”
是不是很熟悉? 線索分配不均,幾乎是每個銷售團隊都繞不開的問題。
- 有的銷售每天電話打到冒煙;
- 有的銷售,工位都能長草。
更麻煩的是,線索分配全靠人工導表、人工貼人、人工發微信。
- 分得慢,客戶早被競爭對手搶走;
- 分得不公,銷售心里不平衡;
- 分得亂,市場也沒法復盤。
于是我就想: 有沒有可能搭一套系統,讓線索能自動分、自動查重、自動提醒? 兩小時動手實操,我真就做出來了。 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講講全過程,干貨滿滿。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
01 為什么要做這套系統?因為亂。
在動手之前,我先盤了一圈我們自己線索管理的坑,結果總結下來就三個字——亂、慢、瞎。
線索分配靠人工,效率慢又不公平
市場部每天投廣告、搞活動,一天幾百上千條線索灌進系統,結果都需要人工導出表格、再人工分配、再發給銷售。
分得太慢,一條線索從進系統到被聯系,可能已經過去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天,互聯網時代,這幾個小時客戶都能被別人簽了。
更嚴重的是——人工分配很容易失衡。
- 有的銷售和領導關系好,線索多;
- 有的新人沒背景,線索少;
- 干活多的搶不到,偷懶的反而坐享其成。
久而久之,團隊心態崩了,業績也跟著掉。

線索重復沒人查,資源浪費大
很多客戶在線上留資不止一次,比如今天在官網填了表,下周又在活動頁又填了一次,結果被分給了兩個銷售。
你打一次,我打一次,客戶一臉懵逼: “你們公司怎么這么亂?” 這種體驗直接拉低品牌形象,還浪費人力。
分完沒人跟,線索成了僵尸
更離譜的是,有的銷售分到線索就不動。
- 市場問:“跟了嗎?”
- 銷售說:“在跟在跟。”
結果一查,最后一次操作是三天前。
線索從熱到冷,就在這幾天的拖延里被“耗死”。 線索分了,卻沒人盯、沒人提醒,市場ROI怎么算?老板看什么?
02 系統搭建思路:讓線索“自己去找人”
我做系統的出發點很簡單—— 讓線索自動找到合適的銷售,而不是銷售去搶線索。
整個邏輯只有三步:
- 搭規則
- 建流程
- 設提醒
所以別被“自動化系統”這幾個字嚇到,其實搭起來一點都不復雜。
第一步:搭規則 —— 誰能拿、怎么拿、拿多少
系統分配線索之前,要先告訴它:按照什么規則分。
我主要設了四個條件:
- 地區:比如“上海”的線索,只能分配到“華東銷售組”;
- 產品線:A產品線分A組,B產品線分B組;
- 銷售等級:新銷售每次最多分10條,資深銷售最多20條;
- 線索來源:官網來的分給BD組,廣告來的分給直銷組。
這些規則寫在系統里,線索一進來,系統自動判斷該給誰。
再也不用人工導表、人工貼人。
而且我還加了個“公平分配機制”: 比如一個小組里有5個銷售,線索按輪轉分發。誰先拿完配額,系統自動跳過他,保證每個人機會均等。
這樣既公平,又高效。

第二步:建流程 —— 自動識別 + 自動推送
光有規則還不夠,還得讓系統自動跑起來,我的流程是這樣串的:
- 線索進入系統(來源:廣告表單、活動留資等)
- 系統自動檢測: 是否重復?(手機號/郵箱匹配) 屬于哪個區域?哪個產品?
- 確定歸屬后 → 自動分配到對應銷售的待辦里
- 銷售系統彈窗提示:“你有一個新線索,請盡快跟進。”
整個過程零人工參與,快到什么程度? 從線索進系統到分到銷售,不到10秒。


另外還加了三個“防事故”設計:
- 自動查重:同手機號、同郵箱、同公司名稱 → 自動標記為重復線索。系統直接攔截,不再二次分配。
- 自動鎖定:一旦某個銷售在跟進中,別人無法再認領。避免撞單。
- 超時回收:分出去48小時還沒跟,系統自動回收,再重新分配給別人。
以前人工追蹤要開會、要匯報、要問,現在系統自己盯。

第三步:設提醒 —— 沒跟進?系統自己催
為了防止銷售“拿了就放”,我設置了多層提醒機制:
- 24小時提醒:如果線索分出去24小時還沒更新狀態,系統自動發消息。
- 48小時回收:超過48小時仍未聯系,自動回收回公海池。
- 周期統計:每周匯總每個銷售的未跟進率,系統自動生成報表。
提醒方式也靈活: 可選企業微信、釘釘、短信等多通道推送。
簡單講,就是讓系統變成一個“數字化銷售主管”, 誰不跟單、誰偷懶、誰效率高,一眼就能看出來。

03 上線后怎么用?
系統搭好之后,不只是分線索更快了,整個團隊的協同都順了。 下面我給你看四個角色的真實變化。
市場部:投放有反饋,不再“盲投”
以前線索導入靠Excel導表,現在自動同步。 一旦新線索生成,系統立刻分配銷售。
更關鍵的是,市場部能實時看:
- 各渠道的線索量、跟進率;
- 每個活動的線索成本與轉化率。
廣告花的錢有沒有帶來結果,一眼看出。 市場部終于從“甩鍋部門”變成了“增長部門”。

銷售主管:公平可追蹤,績效有依據
以前分配全靠感覺,現在系統分得明明白白,誰分得多、誰分得少,系統都有記錄。 再也沒有“為什么他比我多”的抱怨。
更好的是,主管還能看到每個人的線索處理效率:
- 平均響應時間
- 跟進次數
- 成交轉化率……
績效考核有了量化指標,不再憑印象。

銷售員:不用搶、不怕漏、效率高
- 以前每天打開Excel,看哪個表格更新;
- 現在自動提醒,新線索彈窗直接出現。
銷售不再“搶線索”,也不用怕被漏掉,分配到手 → 一鍵撥號 → 系統自動記錄通話結果。
你只要干好自己的活,不用擔心別人比你多。 公平透明的機制下,反而激起大家拼勁。
老板:全鏈路可視,ROI清清楚楚
老板最關心的是什么? 錢花哪了,效果咋樣。
這套系統一上,線索從“投放 → 分配 → 跟進 → 成交”,全流程都能追蹤。
- 哪個渠道成本高;
- 哪個銷售轉化低;
- 哪個階段掉線索;
全都一清二楚。 再也不用拍腦袋決策,數據就是最好的依據。

寫在最后
很多公司做CRM,最后都變成了數據填報工具, 不是沒人想用,而是太麻煩、太脫節。
這套線索分配自動化系統其實就解決了CRM里最基礎、但最關鍵的一環——分得快、公得平、盯得緊。
它不只是個系統,而是一種機制的落地:
- 自動分配:不靠人,按規則;
- 自動查重:不浪費,防撞單;
- 自動提醒:不拖延,有閉環。
很多人以為自動化系統很復雜,其實邏輯特別簡單: 你只要把業務邏輯理清,讓系統照著跑,它就能替你節省90%的重復勞動。
說到底,自動化的價值不在“酷炫”,而在于它幫你把“公平”和“效率”同時落地。
有了它,市場安心投,銷售安心干,老板安心看。 一套系統,三方受益。
最后一句話送給你: 企業的效率,不在于做了多少事,而在于少了多少重復事。 線索分配自動化,就是最值得你“先動手”的那一步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