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公司做客戶管理,一說“標簽體系”,就搞得特別復雜:
行業標簽、年齡標簽、來源渠道、客戶編號、興趣偏好、瀏覽記錄…… 結果CRM里標了一堆標簽,
但銷售問一句:“這個客戶該怎么跟?” 沒人答得上來。
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:
- 客戶資料看著很全,但就是找不到“突破口”;
- 一線銷售說“標簽都太泛,看了也沒用”;
- 明明有成百上千的客戶,結果每次營銷都像“廣撒網”……
那問題就來了:客戶畫像,到底該怎么建?標簽那么多,哪些才是真正有用的?
今天我們就來把客戶畫像標簽這件事搞明白!
文章參考>> //gaoyunjjd.com

一、標簽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越“能用”越好
很多公司建客戶畫像,喜歡追求“全維度覆蓋”,什么都想標一下:
- 年齡、性別、行業、職級
- 瀏覽過哪些產品頁面
- 參加過哪些活動
- 甚至興趣愛好、星座屬相……
標簽越拉越長,系統越來越重,但真正能派上用場的,沒幾個。

你問銷售:“你看這些客戶標簽,哪個你平時會用?” 銷售說:“我只看‘有無預算’和‘意向強不強’,別的基本不看。”
這就對了——客戶畫像的價值,不在于標簽多,而在于能不能輔助判斷和決策。
所以我們今天就分3大類,講清楚哪些客戶標簽是真正有價值的,以及在什么場景下能發揮作用。
二、最核心的第一類標簽:行為標簽(客戶“做過什么”)
相比靜態信息(比如年齡、行業),客戶**“實際做過什么”**,往往能更準確地判斷他的意向、決策傾向和購買階段。
以下行為標簽,必須重點關注:
- 最近一次聯系時間有沒有聊過?多久沒聊了?越久沒聊的,意向可能越淡,或者已流失。CRM里設置“7天未聯系自動提醒”,非常關鍵。
- 是否主動咨詢主動找你的客戶,天然就比你打擾對方的質量更高。可以打上“主動進線”標簽,高優先級處理。
- 是否索取過資料 / 案例想看方案、要報價、要案例的客戶,說明進入“了解階段”;可打“方案階段”或“資料階段”標簽,后續跟進重點在“解釋、對比、信任建立”。
- 是否進入過報價流程報過價=邁入決策環節;但報價后沒回音,也說明需要異議處理或催促推進;可打“已報價-未推進”標簽,方便后續跟進策略調整。
- 是否有過購買 / 成交已成交的客戶,必須打上“老客”“成交客戶”等標簽;結合回訪頻率/復購周期,后續可以重點運營做二次成交或轉介紹。

這些行為標簽,才是真正影響轉化決策的關鍵動作。 因為客戶說的“都看看”,不如他點的、做的、要的,來得真實。
三、第二類標簽:意向階段標簽(客戶“想不想買”)
行為是結果,意向是判斷客戶處于哪一階段的關鍵。
你不可能把所有客戶都一樣對待,必須要分階段、分節奏處理。
推薦的客戶意向階段標簽:

有了這種標簽分類,你就能做到:
- 高意向客戶重點盯,不能放;
- 暖客戶安排節奏,持續“預熱”;
- 冷客戶歸檔管理,別浪費銷售資源;
這類標簽最大的好處就是——讓銷售知道“該聊誰”“怎么聊”“什么時候聊”。
四、第三類標簽:價值分層標簽(客戶“值不值得重點投放”)
有些客戶你聊半天,最后才發現:根本沒預算、權限有限、對你的產品根本不適配。
這種“無效社交”不僅浪費時間,還拉低轉化率。
所以你要學會從以下角度給客戶做分層打標簽:

1. 預算能力標簽
- 有預算 → 高價值客戶
- 沒預算 → 引導教育客戶
銷售不怕客戶沒錢,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他有沒有錢,還硬聊。
2. 決策權限標簽
- 直接決策人(老板、采購負責人)
- 影響人(使用部門、項目經理)
- 執行人(助理、下屬)
決策人沒搞定,再多溝通都容易“掛在流程里”,浪費時間。
3. 匹配度標簽
- 行業是否適配
- 產品是否對口
- 痛點是否重合

匹配度高的客戶,跟得順、成交快; 匹配度低的,老是卡在“不合適”“預算不值當”。
所以你一定要讓銷售在CRM里手動勾選這幾項,形成“客戶價值分層”標簽。
五、別再搞一堆“花瓶標簽”,這些沒太大用
很多系統為了顯得“高大上”,喜歡搞一堆看起來很細致、實際用不上的標簽,比如:
- 客戶星座
- 喜歡看什么公眾號
- 平時活躍時間段
- 瀏覽頁面路徑
- 關注的產品顏色……
這些信息,也許在做電商時有些用,但如果你是做2B銷售,或者做服務型客戶運營, 這些都很容易變成“沉沒數據”,沒有銷售策略意義,也沒有轉化推動力。
千萬別陷入“標簽越多越專業”的陷阱。
有用的標簽,是能輔助銷售推進流程、制定策略、分配資源的標簽。
六、如何用CRM系統,做好客戶畫像管理?
很多老板也好、銷售也好,經常會把CRM系統當成一個“記電話+發報價”的工具。但實際上,如果你想把客戶畫像管理真正做扎實,CRM就是你最強的“客戶大腦”。
我們來拆解一下,一個成熟的CRM系統,是怎么一步步幫你構建和運營客戶畫像的。

1. 自定義字段,把“想了解的客戶信息”全都結構化
客戶畫像管理的第一步,是把信息從“碎片化”變成“結構化”。
在CRM系統里,你可以根據業務需要自定義字段,比如:
- 基本信息:客戶名稱、行業、地區、規模、聯系人、聯系方式
- 業務信息:采購頻率、合作周期、預算區間、關注點、購買權限
- 行為標簽:是否參加過活動、是否開通過試用、是否閱讀過某些資料
- 決策路徑:是個人拍板還是團隊評估?有沒有技術負責人?

所有這些都可以設置成下拉選、單選、多選、時間選項……方便后續篩選、統計、分組。
不再是“聽誰說這客戶好像有意向”,而是點開一看就知道什么背景、什么情況。
2. 客戶生命周期階段劃分,動態掌握狀態
一套完整的客戶畫像,不止是“客戶是誰”,還要知道“客戶現在在哪個階段”。
你可以在CRM系統里設定幾個關鍵階段,比如:
- 潛在線索(還沒溝通過)
- 初步接觸(第一次聊過)
- 需求明確(已反饋需求)
- 報價中(已發報價)
- 評估中(在內部討論)
- 談判中(細節推進)
- 成交/流失
這樣你一篩,就知道你的客戶庫里:
- 有多少是“即將成交”的熱客戶;
- 有多少是“需要激活”的沉默客戶;
- 哪些是“高潛力但還沒跟”的線索。

客戶畫像不僅是靜態畫像,更要動態看狀態,才能做出“行動建議”。
3. 支持客戶標簽體系靈活管理,打標就是資產沉淀
好的CRM,標簽系統必須是靈活可增可刪的,并且支持“多標簽疊加”。
你可以預設一批標簽,比如:
- 采購決策人
- 有預算
- 沉默客戶
- 重點跟進
- 售后風險高
- 合作潛力大
- 正在對比競品
- 需求不清晰
同時,系統應支持“自定義+搜索+批量打標+自動化流轉”,比如:
- 聊完一次打標簽;
- 系統識別30天未聯系就自動打上“待激活”;
- 線索完成某個動作(比如開了報價單),自動打“已報價”;

這樣,客戶畫像標簽就不是“你想起來才做”,而是隨業務推進動態生成。
4. 結合跟進記錄和溝通內容,完善客戶細節畫像
光有標簽還不夠,客戶跟進記錄是補充“情緒與背景”的核心信息。
一個好的CRM系統,支持記錄:
- 每次溝通時間
- 溝通渠道(微信、電話、面談)
- 客戶反饋(關注什么?顧慮什么?態度如何?)
- 下一步動作(準備寄樣?請領導參加?組織試用?)

比如你團隊里有3個銷售輪流跟一個客戶,哪怕接手人換了,也能迅速讀懂這個客戶的完整軌跡,而不是重新來過。
CRM做得好,客戶畫像就不只是“標簽”,而是“故事”。
5. 數據分析支持,把客戶畫像用來做決策
真正聰明的公司,已經不再靠“拍腦袋”做客戶決策了,而是用CRM里的客戶畫像數據,反推業務策略:
- 哪些標簽的客戶成交率高?優先打這類客戶;
- 哪個階段容易流失?優化推進動作;
- 哪種客戶生命周期長?制定更長線運營策略;
- 哪類客戶是高利潤、低服務成本型?多做這種“高價值客戶挖掘”。
通過客戶畫像+CRM系統,你可以實現:
- 客戶精準分類
- 銷售精準觸達
- 運營節奏精準節拍
- 戰略方向精準分析

七、總結一下:客戶標簽怎么用才值錢?
一句話:標簽的價值=有沒有幫你推進銷售動作。
所以別再追求“標簽齊全”,你要追求的是“標簽有用”。
建議從這三類開始入手:
- 客戶行為類標簽:看客戶做了什么,判斷意愿深淺
- 意向階段類標簽:看客戶處于哪一環節,定節奏
- 客戶價值類標簽:看客戶值不值得重點盯,配資源
把這些標簽打好、用好,你的銷售團隊才能:
- 不再“感性亂聊”,而是“策略推進”
- 客戶不再“同質化養魚”,而是“有層級地運營”
- 銷售不再“忙著聯系”,而是“盯對目標人”
你會發現,客戶畫像,不是花架子,而是真正的成交助推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