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(hen)多(duo)企業(ye)在和供應商(shang)合作過程(cheng)中都會遇(yu)到類似情況(kuang):
訂(ding)單(dan)發(fa)(fa)過去,不(bu)確認;交(jiao)期提(ti)(ti)醒,不(bu)回(hui)復;對(dui)賬、付(fu)款(kuan)、發(fa)(fa)票(piao),一到關鍵節(jie)點就(jiu)得(de)來回(hui)催(cui)。 更(geng)別說什(shen)么績效改進、協同優化,提(ti)(ti)都別提(ti)(ti),對(dui)方(fang)根本不(bu)上心(xin)。
一線采(cai)購天(tian)天(tian)抱怨:“這(zhe)家供(gong)應商太難溝通了”
老板一(yi)著急,就(jiu)說(shuo)換掉算(suan)了,但真要(yao)換時才發現(xian),并不是你想換就(jiu)有更合適的。
結果就是:用著不爽,換又換不了,只能忍著干。
今天就來聊聊——面對供應商不配合不積極的時候,到底該怎么真正推動他們愿意參與進來。
文章參考的系統>> //gaoyunjjd.com
一、為什么供應商配合意愿差?
多(duo)數供應商不(bu)是不(bu)愿配合,而是他們根(gen)本搞不(bu)清(qing)楚: 你這套流程,對我(wo)有什么意義?我(wo)為(wei)什么要花時間配合你做(zuo)?
現實是(shi),大部(bu)分項目(mu)從一(yi)開始(shi)就站在(zai)“甲(jia)方視角(jiao)”設(she)計流(liu)程,強調的是(shi)我這邊流(liu)程閉不(bu)(bu)閉環、數據(ju)清(qing)(qing)不(bu)(bu)清(qing)(qing)楚,完(wan)全沒(mei)想過對方的操作(zuo)成本、理解成本、落(luo)地(di)難度。
換句話說,你在(zai)推系統(tong),他在(zai)忙生(sheng)產;你希望(wang)他填表單,他只(zhi)想先把貨(huo)發出去。
配合的前提,是他知(zhi)道“這件事做了(le)之后(hou)對他有價(jia)值”。 如果這一點沒(mei)有打通,流(liu)程再合理,也只(zhi)是企業內(nei)部自嗨。

二、供應商真正關心什么?
如果你真跟供應(ying)商聊一聊,你會發現他們關(guan)心(xin)的點(dian),其實跟配合(he)不配合(he)沒關(guan)系。 他們關(guan)心(xin)的是這(zhe)幾個問題:
第一,錢什么時候到賬,有沒有進展我能不能看到?
對(dui)很多(duo)小(xiao)供應商來說,回款就是命(ming)根子。
現在的方式,要(yao)么(me)是“催著(zhu)問”,要(yao)么(me)是“等著(zhu)看(kan)”,回款慢一(yi)點,心就懸著(zhu)。
客戶流程走到哪,供應商(shang)完全不知道,只能靠(kao)猜。

第二,我不知道你們后面要不要貨,計劃不透明,根本排不了產。
客戶要單快、要交期準,但從來不告訴我你這(zhe)個季度大(da)概什么需(xu)求。
要我(wo)配合可以,但(dan)至(zhi)少讓我(wo)提前準備(bei),不能(neng)老是臨時加(jia)急。

第三,你那邊庫存多少我也不知道,到底是沒貨還是不想下單?
供(gong)應商不清楚客戶庫存(cun),也就沒法安排節奏。
有時候備貨(huo)太多壓庫存,有時候備少(shao)了(le)又被埋怨交付慢。
這些問題看著零碎,實則很有共性:供應商在乎的,是效率、現金流和確定性。
如果這幾個點你都沒解決(jue)清楚,那他們自然只(zhi)會把你的系統、流程當額外負擔,配合度就別指望(wang)太高(gao)。

三、系統要解決的不是流程,而是他們的經營難題
SRM系統到底該怎么設計,供應商才愿意用、真心配合?
核心在一點:不是讓他“按你要求走流程”,而是幫他“解決經營難題”。
系統好不好,不是你說了算,是他用著順不順、值不值。
我們來(lai)拆幾個(ge)關鍵場景,看系(xi)統怎么“減負(fu)擔、提(ti)價值”。
1. 自動化實時在線對賬:別再讓他翻賬本、抄單子了
過去什么樣? 對賬靠(kao)人工,一個(ge)個(ge)翻訂(ding)單(dan)、核金額,再一個(ge)個(ge)填(tian)進(jin)客戶系統,經常一筆款對不上(shang),就要反(fan)復(fu)確認(ren)、重(zhong)新(xin)上(shang)傳,幾天下來累得人仰(yang)馬翻。
系統怎么改? 所有訂單、發票、入庫、付款信息全在線,系統自(zi)動(dong)按周(zhou)期生成對賬(zhang)單,雙方各自(zi)登(deng)錄一(yi)看(kan),數(shu)據一(yi)致,確認(ren)秒完成。
供應商有什么好處? 不用再手工翻數據、不用擔心對不齊,還能直接導出做財務分析,真實提高效率。

2. 付款進度同步:不給你“追著要款”的理由
過去什么樣? 付款審批在你公司兜圈子,供應(ying)商啥都不知道,只能三天兩頭來問:“錢(qian)啥時候到賬(zhang)?”
系統怎么改? 發票狀態、付(fu)款進(jin)度、打款時間(jian),都在(zai)系統(tong)上能(neng)查。供應商一看(kan)就知道在(zai)哪一步,是還在(zai)審(shen)批(pi),還是打款中了。
供應商有什么好處? 信息(xi)透明、減(jian)少焦(jiao)慮、減(jian)少溝(gou)通成本(ben),還建立起信任感,不怕你“賴賬”或者“扯皮”。

3. 生產計劃透明:讓他提前備貨,不再被臨時通知
過去什么樣? 一張訂單臨時(shi)下,叫人三天(tian)交(jiao)貨,供(gong)應商哭(ku)都(dou)來不及:“你不早說,我原料都(dou)沒備。”
系統怎么改? 在SRM系統上,供應(ying)商可以看到客戶的季度、月度生(sheng)產計劃,提前安(an)排(pai)生(sheng)產、調貨、采購。
供應商有什么好處? 從“臨時(shi)接(jie)單”變(bian)成(cheng)“提前部署”,既減少(shao)庫存(cun)積壓,也(ye)提高交付準時(shi)率,還能(neng)控制(zhi)采購成(cheng)本。

4. 庫存透明和預警機制:備貨不再靠猜,真正協同起來
過去什么樣? 客戶(hu)什么時(shi)候沒(mei)貨?供應商完全(quan)不知(zhi)道(dao)。等到你說“我們急用”,才來得及(ji)送貨,早就來不及(ji)了(le)。
系統怎么改? 你(ni)這(zhe)邊(bian)的庫存(cun)情況可以共(gong)享給供應商,庫存(cun)一低(di)于設定閾值,系統自動提醒“該備貨了”。
供應商有什么好處? 備(bei)貨更有依(yi)據、不再(zai)盲目(mu)壓庫存(cun);還(huan)可以把(ba)自己的采購、生產(chan)計(ji)劃和客戶的節(jie)奏配合起來,打(da)通了協(xie)同鏈。

5. 績效考核透明:告訴他怎么改,才有動力提
過去什么樣? 供應商(shang)聽你說“績(ji)效不(bu)行”,但(dan)又不(bu)知道(dao)自己到(dao)底差在哪,也不(bu)知道(dao)怎么改(gai)。久而久之(zhi),干脆破罐子破摔(shuai)。
系統怎么改? 每次績效考評都有分項得(de)分、詳細記(ji)錄(lu)和同行排名,供應(ying)商能看到自己在哪一項被扣分、行業水(shui)平如何。
供應商有什么好處? 有(you)(you)(you)目(mu)標、有(you)(you)(you)方向、有(you)(you)(you)激勵,整改有(you)(you)(you)據可依,做(zuo)得(de)好(hao)還能(neng)提升合作等級、拿到更多訂(ding)單,這是真正對“經(jing)營(ying)有(you)(you)(you)幫助”的數據。

總結一句話:一套好用的SRM系統,本質上應該是讓“你好我也好”的協同工具,而不是讓人頭疼的壓迫手段。
四、結語
很多企業在做供應商管理時,總想著用制度去壓、用流程去管、用系統去逼。 但現實往往是——越強調流程,對方越消極應付;越強調配合,反而越容易卡住合作。
供應商愿不愿配合,說到(dao)底,取決于三件事(shi):
- 你是不是在幫他做生意,還是只想讓他聽話?
- 你讓他做的事,是在幫他賺錢,還是讓他背風險?
- 你設計的流程,是為了協同高效,還是為了好看好管?
與其天天問“為什么他不配合”,不如反過來想: “如果換我站在他的位置,我會愿意配合嗎?”
系統不是用來管死對方的,而(er)是要把合作(zuo)變得更順、更穩、更有信任(ren)。
管理的盡頭,不是控制,而是互利。 讓(rang)對方愿意配合你之前(qian),先(xian)想(xiang)清楚你能(neng)成就(jiu)對方什么——這才(cai)是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