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企業做供(gong)應商考核,表面上看(kan)流程(cheng)齊(qi)全、表格完(wan)備(bei),甚至年年都組織評(ping)審會。
可實際上,考(kao)完(wan)之(zhi)后大家(jia)心知肚明: “不過就是走(zou)個過場。”
供(gong)應商還(huan)是那(nei)幾(ji)(ji)家,考(kao)核(he)結果也年年差不多,問題(ti)照(zhao)舊反復,績效表上(shang)那(nei)幾(ji)(ji)個分數,根本(ben)起不了作用。
今天,我們就把供應商(shang)考(kao)核(he)這(zhe)個老問題拆開(kai)講(jiang)清(qing)楚(chu)——到底考(kao)核(he)是為(wei)了(le)什么、該盯哪(na)些(xie)指標、流(liu)程該怎么做。
文章參考的系統>> 供應商管理系統(即開即用)
一、為什么很多企業做供應商考核總是做不明白
在(zai)很多企(qi)業(ye)里(li),供應(ying)商考(kao)核幾乎是(shi)“年(nian)(nian)年(nian)(nian)做、年(nian)(nian)年(nian)(nian)難、年(nian)(nian)年(nian)(nian)沒效果”的老大難問(wen)題。
這些問題,背后其實就繞不開三類典型困境:
1.人為干擾太多,評分全靠“印象分”
這個在絕大多數企業都會出現:
- 有的采購喜歡“長期關系”供應商,不管出什么問題,考核時總會多給幾分,怕得罪人;
- 質量部門只看質檢報告,數據不合格就給低分,但不管供應商其他方面的配合度;
- 財務部門只看付款、票據,其他指標根本不關注。
所以你會看到:
- 同一個供應商,同一批貨,考核表里各部門打出來的分數完全不一樣;
- 有的供應商靠“關系好”“人脈廣”,年年高分,實際服務、供貨表現很差。
2. 指標堆太多太雜,沒人關注核心
很多企業喜歡“全覆蓋指(zhi)標”,擔(dan)心漏掉(diao)什么,一(yi)搞就幾(ji)十個指(zhi)標:
- 質量、交付、價格、服務、技術、環保、合規、信用、CSR、創新、可持續……
- 每年換一版考核表,越換越復雜,越做越沒人懂。
現實操作時:
- 填表的人只想“趕緊填完”,大多數時候隨便打個中間分;
- 匯總的人忙著收表、算平均,根本沒時間研究指標意義;
- 老板只看“最后一個綜合得分”,對細項完全不關心。
3. 數據收集混亂、低效,考核成了負擔
特別是供應商數量多、產品類別復雜的企業,這個問題很常見:
- 采購、質檢、倉庫、財務各管一攤,數據分散、格式不一;
- 靠手工抄、人工統計,出錯是常態,一不小心算錯還得重來;
- 有的企業,一輪供應商績效考核從發起到結束要拖兩三個月。
更嚴重的是(shi):數據(ju)質量差、過程混亂,最后沒(mei)人(ren)信任(ren)考核結(jie)果,考核也變成“應(ying)付任(ren)務(wu)”。
.png)
二、供應商考核怎么選指標?
很多企業在做供應商考核時,最常見的錯誤,就是一上來就套模板、抄表格:
- 看到同行在考質量、交付、成本,也跟著抄;
- 有人加了“技術、環保、CSR”,,也趕緊往表里加;
但(dan)事實上,供(gong)應(ying)商考核最(zui)忌諱的,就(jiu)是這種(zhong)“盲(mang)目照(zhao)搬(ban)”。
第一步: 三個維度選取指標
1.風險點維度——優先關注高風險環節
供(gong)應商考(kao)核(he)(he),首先要看供(gong)應鏈的核(he)(he)心風險點:
- 哪些環節出問題,會直接影響企業經營?
- 哪些風險可能導致停產、賠償、客戶投訴?
這些高風險環節,就是考核指標(biao)的(de)第一優先級。
2.經營目標維度——關注企業最重視的方向
除了風險點,還要(yao)結合企(qi)業經營目標:
- 當前階段,公司最關注降本?還是交付效率?
- 是更看重長期技術合作?還是短期交貨能力?
指(zhi)標,必(bi)須和你的經營重點一致,不能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。
.png)
3. 行業通用維度——參考同行常用指標
在明確了風險點(dian)和經(jing)營目標之后,再去(qu)參考同行常用指標,作為補充參考。
這里(li)整理了一些常(chang)見(jian)高頻指標,按需挑選,記(ji)住——是挑,不是全用:
- 交期達成率:供應商交付是否準時?
- 產品合格率:質量穩定性如何?
- 售后問題率:退貨、返修、投訴多不多?
- 響應速度:異常處理是否及時?
- 配合度/服務能力:日常合作順不順暢?
- 成本控制能力:價格是否穩定,有無降本潛力?
.png)
第二步:設計評分機制
指標選好后,就是設計評分機制(zhi)。 這里有兩個(ge)關鍵動作(zuo):
選完指標之后,第二步就是設計評分機制。
- 明確每個指標怎么打分(百分制、5分制、10分制均可);
- 核心指標要給高權重,輔助指標權重低。
同(tong)時,不(bu)(bu)同(tong)行業、不(bu)(bu)同(tong)企(qi)業,指(zhi)標的權重優先級(ji)不(bu)(bu)同(tong)。 我(wo)總結(jie)了幾(ji)家國際知名企(qi)業的典型權重排序:
- 制造業:質量 > 交付 > 成本 > 技術/服務
- 電子/科技行業:質量 > 技術 > 交付 > 合規
- 汽車行業:質量 > 交付 > 成本 > 開發協作
.png)
舉個例子:
以一家制造業企業為例,他們的供應鏈業務(wu)有(you)幾(ji)個鮮(xian)明特點:
- 產品技術復雜度適中,不是靠高科技取勝,而是靠穩定生產、準時交付;
- 生產節奏快,對供應商的供貨準時率要求極高;
- 企業利潤不高,必須長期關注成本競爭力;
- 供應商不需要多么創新,關鍵是配合度高、溝通順暢、售后不拖延。
基于這些經營特性,他們更需要關注這四個核心指標:產品質量、交付穩定性、成本競爭力和服務配合度。
所以(yi)評分機(ji)制(zhi)可以(yi)設計(總分100分):
- 質量:50分(重中之重,直接影響合作資格)
- 交付:25分(按時交付保障產線穩定)
- 成本:15分(合理價格、降本能力)
- 服務:10分(配合意愿、售后響應)
.png)
第三步:結果分級
外部供(gong)應(ying)商(shang)、潛在供(gong)應(ying)商(shang) → 通過注冊、準入、審核,進入初步合作;
合格(ge)供應商 → 開始(shi)訂單合作、收發貨、財務結(jie)算;
合作供應(ying)商 → 進(jin)入分級(ji)管(guan)理,按績效打分區分:
- S級供應商(關鍵核心供應商,優先下單、長期合作)
- A級供應商(穩定主力,重點培養)
- B級供應商(合格,但需優化觀察)
- C級供應商(基本達標,視情況合作)
淘汰供應商 → 績效長期(qi)不達標,剔除出供應商池。
.png)
三、供應商考核流程怎么做,怎么用SRM系統把流程做扎實
供應商考核,表面上是打分、做表格,實際上是一個管理閉環,我用管理圈里常說的PDCA循環理論給大家分析一下。
.png)
1. 計劃階段(Plan)
考核第一步,不是拉表格,不是算分數,而是明確計劃、定好規則。
計劃階段(duan)的關鍵(jian)動作(zuo):
- 明確考核目標:是為了篩選供應商?還是推動改進?還是做淘汰機制?
- 確定考核指標、權重、周期、參與部門;
- 統一口徑,保證所有部門對指標和評分標準理解一致。
SRM系統的作用:系統(tong)通(tong)常(chang)支持自定義(yi)績效模板,你可(ke)以根(gen)據(ju)業務(wu)實際(ji),設置如(ru)下維度:
- 交期達成率(系統對比計劃交期和實際交期自動算)
- 合格率(質檢模塊直接取數)
- 退貨率/投訴次數(由品質或售后系統聯動)
- 服務響應速度(工單響應記錄)
.png)
2. 執行階段(Do)
計劃定好之后,接下來就是抓數據、按流程執行。
這個階段(duan)的關鍵動作:
- 數據自動抓取優先,能系統抓的就別手工統計;
- 各部門按職責提供數據、參與打分;
- 確保數據真實、可追溯,避免“糊弄事”“抄表走過場”。
系統的作用:
- 自動從ERP、財務、質檢、倉儲等系統模塊提取相關數據;
- 全程留痕,數據來源、操作記錄清晰可查;
- 減少手工填報,讓考核過程跑得順、跑得穩。
.png)
3. 評估階段(Check)
數據收集完畢后,就是統一評分、評估打分。
這(zhe)個(ge)階段的核心動作:
- 優先用定量數據,減少主觀判斷;
- 定性指標也必須有清晰打分標準,避免“印象分”;
- 匯總得分、權重計算,得出總分、排名、等級。
.png)
系統的作用:
- 自動匯總評分,按設定權重自動算分;
- 一鍵生成績效報告、對比圖表、趨勢分析,避免手工算分、出錯;
- 支持多維度對比(如供應商類別、物料類別、時間段)。
- 績效分數掛鉤下單權限 分數<60分,系統禁止其參與招投標或自動打單。
- 與付款節奏聯動 高績效享30天賬期,低績效自動切換60/90天。
.png)
4. 反饋與優化階段(Act)
考核不是做完就算完,關鍵在于怎么用結果。
這個階段的核心(xin)動作(zuo):
- 公布結果,做到透明、公開,避免考核“沉底”;
- 績效好的供應商,給獎勵、訂單傾斜、付款優化;
- 績效差的供應商,限期整改、暫停合作、淘汰退出;
- 持續跟蹤整改效果,把考核變成供應商提升的抓手。
.png)
SRM系統的作用:
- 自動生成績效結果通知、報告推送;
- 績效結果聯動采購、合同、付款、訂單系統,自動觸發獎懲動作;
- 歷史數據留痕,便于長期趨勢分析和風險預警。
- 評分結果同步通知供應商 SRM可自動生成月度/季度績效報告,郵件發出+平臺消息提醒。
- 績效趨勢圖表分析 一看就知道哪個供應商在進步、哪個在下滑。
.png)
四、寫在最后
供應商考核,從來不只是打分和表(biao)格(ge),真正的核心只有一句(ju)話:
選對供應商,控好風險,降本增效,優化合作。
考核要有邏輯、盯準重點、跑通流程、用好工具, 最終比拼的,其實是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系統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