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哪些通過數字化手段獲取財富密碼的小企業故事?
我想起一個故事,一個85后草根,初中輟學,靠數字化逆襲,一個人經營26家門店,把年流水做到了上億。
不了解的人覺得他走了狗屎運,但事實上他一路摸爬滾打,中間甚至開不下去,才(cai)逐漸掌握了“數字化的財富密碼”。
故事挺長,姑且叫他R吧,被當地稱為“手機大王”。
大概是2005年,R決定辭職單干(gan),當時全部(bu)的(de)家當只有差不多(duo)5000塊(kuai)錢,買(mai)了一(yi)臺(tai)電腦和一(yi)大堆硬盤,第(di)二天買(mai)完早(zao)餐后,兜里還(huan)剩(sheng)1塊(kuai)錢。
于是跟W(合伙人(ren))東拼(pin)西湊,籌錢(qian)租了個(ge)20平米的店(dian)(dian)面,用來(lai)賣手機修(xiu)手機。那(nei)時(shi)候(hou)店(dian)(dian)面月租只有300塊。R吃住全在店(dian)(dian)里的閣樓,寄人(ren)籬下。
那時候大部分人的手機只能打電話發短信,能聽歌就已經非常時尚了。手機內存特別小,一般都是64M和128M,一首歌4M多,下載十幾首就滿了,聽膩后就換歌,出現了專門幫別人下歌換歌的人,R干的就是這個。
這個(ge)事(shi)沒技(ji)術(shu)含量:下一堆歌存在(zai)電腦里,顧客上門后(hou),把要的歌一首一首導進手機,沒有的歌就(jiu)臨時搜索下載。這就(jiu)存在(zai)一個(ge)問題:哪怕整天埋頭干,一天下來也干不(bu)了幾單賺不(bu)到錢。
R意識到自己必須跟別人干得不一樣才行。
他想到了突破口:
只要提前儲備足(zu)夠多的歌(ge)(ge),就能減少臨(lin)時(shi)(shi)找歌(ge)(ge)的情況。于(yu)是R開始(shi)瘋狂下(xia)(xia)(xia)歌(ge)(ge),沒日沒夜地(di)下(xia)(xia)(xia),睡覺前開始(shi)下(xia)(xia)(xia)一批,半夜起來接著下(xia)(xia)(xia),一刻不停地(di)下(xia)(xia)(xia)。說(shuo)夸張一點(dian),把當(dang)時(shi)(shi)整個音樂網站(zhan)都拷到了硬盤里。
但R又意識到:
如果每個人都拉著自己邊想歌邊點歌邊找歌,速度肯定會被拉慢,于是就做了個曲庫,按照“明星+曲目”編好號碼,這樣找起來就很快,比如劉德華的《愛你一萬年》,編號1001。
然(ran)后打印了幾本厚(hou)厚(hou)的歌(ge)(ge)單(dan),買了小桌子、小椅子放店門口(kou),顧客來了先(xian)坐(zuo)下來翻歌(ge)(ge)單(dan)找歌(ge)(ge),把一串編號給到(dao)他(ta)就行了,就跟點(dian)菜差不多。
R還發現:
同(tong)樣一首歌,正(zheng)常4M多大,有的版本卻只有2M多,是(shi)因為比特率的區別。于是(shi)摸索(suo)鉆(zhan)研,他學會(hui)了用軟件二次(ci)編碼,這樣一來(lai)速度又快了1倍。
有了這三個操作,整體效率比同行至少快5~6倍,同行怎么干得過?
R有資本打價(jia)格(ge)戰了(le),同樣(yang)的收(shou)費,給顧(gu)客多下(xia)1倍的歌,顧(gu)客自然就都來了(le),來了(le)就發展成(cheng)回(hui)頭客。
更進一步(bu),R還搞轉介(jie)紹(shao),誰幫自己介(jie)紹(shao)新用戶,就(jiu)給他免費下載一次,其實就(jiu)是我們現在說的(de)“裂變式(shi)營(ying)銷(xiao)”。
于(yu)是,R的(de)生意好(hao)到爆(bao),回頭率(lv)特別高(gao)(gao),門口排滿了人,在(zai)05年那(nei)種物價水平(ping)下,每天再(zai)差也能掙(zheng)個兩(liang)三百塊錢(qian),在(zai)當地也算是高(gao)(gao)收入(ru)了。
后(hou)來(lai)手機越(yue)來(lai)越(yue)高級,支持下(xia)載電影(ying)了,R又幫顧客下(xia)電影(ying)。電影(ying)下(xia)載后(hou)一般都(dou)有(you)上下(xia)黑(hei)邊,當(dang)時(shi)的手機屏幕很(hen)小,有(you)黑(hei)邊就更加沒法看了。他通過(guo)二次編輯把黑(hei)邊去掉,解決了用戶痛點(dian),這個業務(wu)又被做火了。
通(tong)過導(dao)歌(ge)、導(dao)電(dian)影,R悟出了兩點道理:
1、干苦力活想賺錢靠效率;
2、提高效率靠系統。R代(dai)表的(de)這類底層人(ren)只(zhi)能從(cong)低(di)門檻的(de)事做(zuo)起,靠的(de)是重復使蠻(man)力,賺(zhuan)多少取決(jue)于干(gan)多久。一(yi)天只(zhi)有24小時,如果別人(ren)怎么干(gan)你也怎么干(gan),干(gan)得再辛苦也沒用。只(zhi)有系統地提高效率,比其他(ta)人(ren)高出一(yi)大截(jie),你才有機(ji)會(hui)贏(ying)。
故事扯遠了(le),說回R的店(dian)面。
R成了店(dian)面的“流量(liang)入(ru)口”,于是邊上的店(dian)每年(nian)(nian)都有干不下(xia)去的,R和合伙人W就接(jie)盤(pan)擴(kuo)大規模,直到2008年(nian)(nian),他(ta)們拿下(xia)了邊上的4間門店(dian)。
后來發生了一些事,小W自立門戶去其他地方開店了,老店留給了最初投資他的H哥。按照原來的模式跟H哥合作了一陣子,到了2009年也決定自己出來開店賣手機。
R的(de)第一(yi)家(jia)店(dian)開在開發區(qu),開發區(qu)只(zhi)有幾萬人,當時卻有40多家(jia)手機(ji)店(dian),其他(ta)店(dian)起步早、店(dian)面大(da)(da),每(mei)個月R的(de)店(dian)銷量都大(da)(da)概只(zhi)有他(ta)們(men)的(de)1/3,單機(ji)毛利也比(bi)他(ta)們(men)低,扣除各項成本(ben)基本(ben)沒有賺頭。
競爭對手(shou)不(bu)停開新店(dian)(dian),R的(de)手(shou)機(ji)店(dian)(dian)本來就(jiu)落后,如果沒動(dong)作肯(ken)定要被打死,只能硬著頭皮跟著擴張,但很快就(jiu)出現了問題。
只開一家店時,R主要靠自己干,店多了以后就要靠店長,他們有沒有意愿、有沒有能力干好?這是個大問題。
一開始很不順,R到處填坑,哪個店不行就去哪個店防守,有起色了就離開,但R一離開這家店就又不行了,結果就是人員流失率特別高。店長都是從銷冠中提拔起來的,都是管理菜鳥,R不去還好,去了以后他們壓力很大,干脆辭職不干了。
店開得越多問題就越突出,開到5家店時,公司到了生死的邊緣:
當時市面上能買(mai)到的“進(jin)銷存”全是電(dian)腦單機版,不能聯網在(zai)手機上查看,全靠(kao)后勤員(yuan)工跟每家店(dian)收集數據,然后錄入匯(hui)總(zong)。
這導致R去廠家進貨談政策時(shi),后勤(qin)人員經常給不出(chu)最新的準確(que)數據。
這很致命,R不知道哪(na)個機型賣得好(hao),不知道什么貨該進多少(shao),也沒法根(gen)據預計(ji)銷量下大單,沒法向廠(chang)家爭取更大的優惠(hui)。
員工(gong)也一(yi)樣,看(kan)不(bu)到數(shu)據,搞不(bu)清楚自(zi)己的(de)(de)業績,大(da)家(jia)只能定期在群里發(fa)業績截圖,但只有(you)一(yi)個數(shu)字,沒(mei)(mei)法作分析,也得不(bu)出有(you)價值的(de)(de)指導建(jian)議,員工(gong)們(men)干得沒(mei)(mei)有(you)激情。管理層開(kai)會個個板著臉,沒(mei)(mei)有(you)足夠快、足夠多的(de)(de)數(shu)據,大(da)家(jia)心里沒(mei)(mei)有(you)底,結果眉毛胡子一(yi)把抓一(yi)團糟。
說到底,是公司的內部管理和業務運營沒有數字化,還在靠人工、靠感覺。R作了深入的反思,他意識到需要解決兩個問題:
第一個,數據嚴重滯后
第二個,員工缺乏動力
于是開始思考:
我們本身(shen)就(jiu)是做手(shou)機生意(yi)的,每個人都機不(bu)離(li)身(shen),能(neng)不(bu)能(neng)用手(shou)機就(jiu)把(ba)工作(zuo)給辦了?
2016年,R把團隊辦公搬到了(le)釘(ding)釘(ding)上(shang),但光靠釘(ding)釘(ding)基礎功能還不夠,手機(ji)零售連鎖行業太特(te)殊了(le),市面上(shang)的通用軟件沒法(fa)用。
比(bi)如財務(wu)系統,涉及全國代理、地區(qu)(qu)代理、普代,涉及全程保價,通用(yong)軟(ruan)件(jian)解(jie)決不(bu)了。再比(bi)如運營商業務(wu),賣的(de)是(shi)話費套餐、流(liu)量包這些(xie)虛擬(ni)商品,不(bu)存在進和(he)出,獎勵(li)的(de)區(qu)(qu)間和(he)梯度也很復雜,需要(yao)一系列自定(ding)義,普通的(de)進銷(xiao)存軟(ruan)件(jian)根(gen)本解(jie)決不(bu)了。
于是R又去逛(guang)應用廣場(chang),刷到(dao)了“簡(jian)道云(yun)”,一看簡(jian)介能夠像(xiang)搭(da)積木(mu)一樣快速搭(da)建(jian)應用,還(huan)不需要編(bian)程,就來勁了。
自學消化(hua)了教(jiao)程(cheng),然后開(kai)始動手。針對公司管理(li)運營中的(de)一個(ge)個(ge)問題(ti),他在4年(nian)時間里搭出(chu)了“九大系統”:
進銷存系統、運營商業務系統、經營分析系統、工資績效系統、財務報銷系統、營銷輔助系統、技能考試系統、售后服務系統、加盟連鎖系統。
他把九(jiu)大(da)系統推到(dao)釘(ding)釘(ding)工作臺投入(ru)使用,員工每賣出一部手(shou)機后,主(zhu)動(dong)在進銷存里錄入(ru),公司財務(wu)系統里自動(dong)增(zeng)加一筆收入(ru),進價、利(li)潤一目了然,工資績效系統自動(dong)給他記一筆提成。
也可以(yi)多人(ren)跨店合作,一(yi)起分享提成(cheng),手機一(yi)賣出,每個人(ren)當場(chang)就知(zhi)道能得(de)到多少(shao)激勵,變得(de)干勁十足,這跟以(yi)前(qian)聽老板(ban)“畫餅”完全不一(yi)樣。
因為把所(suo)有數據全部匯總在經營分析系統(tong)里(li),R出去(qu)談(tan)業(ye)務隨(sui)時打開手機,什么維度的數據都(dou)有,跟廠家的談(tan)判(pan)變得(de)很主動,進貨(huo)選品精準,還能(neng)爭取(qu)到最(zui)優(you)政策。
之(zhi)前困擾(rao)的數據滯后和員工(gong)激情的問題,就這樣一下子(zi)給(gei)解決了(le)。
2020年全行業受到疫情沖擊,一些同行找R學習取經,R通過收購、入股、聯營的模式,接收了一些位置較好的店面,最終管理了26家手機賣場。
近幾年線下生意越來越難做,很多同行都堅持不下去了。開發區的40多家手機店,現在只剩下10幾家,其中3家是R掌管的。在這種形勢下,他們靠著效率比別人高出一大截,把單機毛利做得反而比前些年更高了。九大系統(tong)也迭代了(le)好幾次,越來越成熟(shu),R逐漸一個人開發(fa)不(bu)動了(le),就招了(le)兩(liang)個專業碼農一起干。
而另一邊,12年過去了,小W那家店現在也還開(kai)著(zhu),20多(duo)平米。一直(zhi)一個人自己做,沒有組團隊擴規模。
回頭想想真有意思,R一開始只是為了解決困難活下去,沒想到這套數字化系統現在成了核心競爭力。他通過系統思考和數字化,突破了自己的能力天花板,同時帶動一堆人跟著自己一起干。
R的故事,是多少創業者的縮影。
而數字化的財富密碼,就在于此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