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對供應鏈管理造成了哪些根本性的影響?
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,可以看到的是,在供應鏈管理中,采購及供應的領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。
在(zai)過去,隨(sui)著市場(chang)的(de)變(bian)化,企業往往會(hui)出現新的(de)需(xu)求,這也為(wei)供(gong)應鏈(lian)上的(de)采供(gong)匹配帶(dai)來新的(de)難題。如果采供(gong)雙方信息不及(ji)時(shi)傳遞(di),很容易(yi)會(hui)造成供(gong)需(xu)失衡,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挑戰。
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,企業可以利用供應商管理系統來對業務進行在線協調和運行。采供雙方可以實時協同管理,實現信息共享,以掌握整個采供的流程,發現問題并及時做出回饋與改進,從而實現由粗放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。
這種(zhong)轉(zhuan)變體現在(zai)采購與供給業務的各(ge)個(ge)方(fang)面,
如下(xia)圖:(過去是青銅和白銀化管(guan)理,如今(jin)終于可以(yi)翻身(shen)變黃金(jin)了(le)!!)
我還可(ke)以舉例(li)子來具體描述:
同時(shi)提供(gong)供(gong)應商管(guan)理模板來參照(zhao)著閱(yue)讀:
一、采購報價
過去:采購方往往用Excel制作多個(ge)報價單,通過(guo)QQ郵(you)件與供應商來(lai)回傳,采購需要再(zai)把(ba)所有(you)報價匯總到一(yi)個(ge)excel中,再(zai)進行比(bi)價。這種方式效率低,并且在(zai)報價來(lai)回傳的過(guo)程中,市場(chang)隨時(shi)出(chu)現變(bian)化,可能(neng)需要更換報價,信息得不到及時(shi)傳遞(di),過(guo)程也無法監控。
現在:利用供(gong)應(ying)(ying)(ying)商管理(li)系統,根據公司采購(gou)的(de)需(xu)要在線制(zhi)定出報價(jia)(jia)單模版,由系統群發報價(jia)(jia)通知(zhi)給對應(ying)(ying)(ying)供(gong)應(ying)(ying)(ying)商。供(gong)應(ying)(ying)(ying)商直接輸入報價(jia)(jia)然后確(que)認,報價(jia)(jia)數據自動(dong)傳達到采購(gou)方,采購(gou)方可(ke)以在系統中查(cha)看匯總好的(de)比價(jia)(jia)單,過程(cheng)迅速快(kuai)捷,比價(jia)(jia)結(jie)果公開透(tou)明。
二、采購執行
過去:
- 簽合同時,一般都是紙質合同,供應商開好合同后寄過來,蓋章以后再寄回去,很難管理。
- 供應商訂單確認信息不及時,紙質發貨單各式各樣,很容易丟失,有時候供應商發貨還不會主動通知,采購方就得去找他問他有沒有發貨,發貨信息無法及時同步;
- 采購收貨時可能是由多個業務員來收貨,然后把多張紙質發貨單的數據手動一個個錄入到系統里,消耗人力和物力,并且效率低,容易出錯。
現在:在線下達電(dian)子訂(ding)單和簽約合同(tong),雙方(fang)在線實時完成(cheng)訂(ding)單確(que)認。可(ke)(ke)以統一發貨單的(de)格(ge)式,同(tong)步(bu)發貨明細(xi),入(ru)庫、質檢自(zi)動調(diao)用庫中的(de)明細(xi)核對(dui)確(que)認,信息實時匯總并實現雙方(fang)同(tong)步(bu)。收貨時數據可(ke)(ke)以自(zi)動傳遞過(guo)來,無需手動錄(lu)入(ru),核對(dui)數量后確(que)認即可(ke)(ke)。
三、對賬/發票/付款
過去:采供雙方需要手工對賬,易出(chu)錯且實(shi)時性差,整體效率很低,對賬、發票與付款缺乏規范的流(liu)程化管理。
現在:采供雙(shuang)方利用互聯網可實時在(zai)線查看(kan)自己對賬數(shu)據(ju)(ju)、付款(kuan)數(shu)據(ju)(ju)、發票(piao)數(shu)據(ju)(ju),付款(kuan)流(liu)程(cheng)化(hua)管理,隨時稽核(he)審(shen)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