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形化編程語言(LabVIEW、Sikuli、Modkit 等)未來能否取代文本型編程語言(C、Java、Python 等)?

近些年的發展,的確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:

上世紀八十年代,當(dang)時(shi)計(ji)算機科學理論已(yi)逐步發(fa)展成熟(shu),不少高級程序設計(ji)語言(yan)都逐漸開發(fa)完(wan)善。于是,編(bian)程界推出了“結(jie)構化語言(yan)”,即以功(gong)能(neng)指令為(wei)單位(wei),把(ba)相應的(de)代碼封裝(zhuang)好。

到了2000年可(ke)視化編(bian)程語言出現,它把系統運行的(de)過程以(yi)更(geng)視覺化方式呈(cheng)現,例如(ru)圖(tu)標(biao)、表格、圖(tu)表等形(xing)態。我(wo)們(men)熟悉的(de)圖(tu)形(xing)化編(bian)程工(gong)具(ju)——Scratch,就是麻省理工(gong)在2007年將這一概念應用于兒童編(bian)程領域而研發。

2010年軟(ruan)件(jian)(jian)興起(qi),編程人員總結了眾多的軟(ruan)件(jian)(jian)開(kai)發(fa)項目經驗,發(fa)現軟(ruan)件(jian)(jian)的功能大(da)同小異,重復(fu)度很高(gao),導致(zhi)很大(da)部分的軟(ruan)件(jian)(jian)開(kai)發(fa)成本都(dou)浪(lang)費在重復(fu)的功能編程上。

2014年,一家國際知名的技術和(he)市場(chang)調研(yan)公司——Forrester,提出“低(di)代碼(ma)”和(he)“零代碼(ma)”的概念。

自此,一路呈現井噴之勢。

各大廠商紛紛開始推出了“低代(dai)(dai)碼(ma)”或“零(ling)代(dai)(dai)碼(ma)”開發平臺(tai)。


針對逐漸簡化的開發模式,Gartne做過預測:

到2025年(nian),企業70%的(de)新應用將會通過低代碼或(huo)者無代碼技術開發,到2024年(nian),至少(shao)有75%的(de)低代碼應用程序開發工(gong)作(zuo)將限于支持非(fei)關(guan)鍵任務工(gong)作(zuo)負載的(de)中(zhong)小型項(xiang)目。

在(zai)該(gai)技術成熟(shu)度曲線中,Gartner更是針對中國(guo)市場的(de)現狀,預測在(zai)未來的(de)2-5年內,低(di)代碼平臺將會在(zai)中國(guo)趨(qu)向于主流采用。

早在2012年,Gartner就提出了“Citizen Developer”的概念:

即公民開發者/全民開發。

這個詞大意是:借助于一些組件化、可視化平臺,一些不具備編程技能、不懂代碼和開發的“小白”,也能自主組織或參與開發,從而(er)把代(dai)碼開發由(you)一項程序(xu)員專屬(shu)技能擴展到(dao)更廣(guang)泛的人群(qun),甚至是全(quan)人類。

編程語言,編程學習,編程基礎

當會計、銷售、運營等業務崗需要特定的系統時,自己動手就能編寫,而無需求助IT部門的任何人……這意味著困擾大家最多的:業務需求和開發技能之間的壁壘,被打破了。

不(bu)難理解為什么(me)這種概念會吸引公司。


對于大多數普通的開發需求者來說,低代碼/零代碼有很多優點:

首先,它能夠快速完成從需求到應用。開(kai)發者可以(yi)同時給多個平臺(tai)搭建應用程序,可在(zai)幾(ji)天,甚至幾(ji)小(xiao)時以(yi)內完成Demo,節約開(kai)發成本(ben)。

其次,降低研發的復雜性,降低搭建大型系統的難度。低(di)代碼平臺(tai)(tai)框架(jia)本身處(chu)理了一(yi)定(ding)的復(fu)雜性,并且內(nei)置安全(quan)流程、數據集(ji)成、支持跨平臺(tai)(tai),減少開(kai)發者(zhe)重復(fu)手工編(bian)寫代碼,開(kai)發者(zhe)可將(jiang)精力放在關鍵業務邏(luo)輯的實現上。

同時,低代碼平臺集成主流架構,可實現快速部署,還可實(shi)現軟件二次(ci)開發配置、多次(ci)配置開發。

編程語言,編程學習,編程基礎
以簡道云為例,創建應用=開發系統,而不需要代碼

但它的優點遠遠不是它開始盛行的根本原因。

Gartner曾預言:

到了2021年,市場對于(yu)應用(yong)開發的需求將五倍于(yu)IT公司的產能(neng)。但研究表明(ming),專(zhuan)業的IT人員只能(neng)夠滿足企業6%的IT需求。

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即將加劇的供需矛盾:

企業的IT需求成倍增加 VS 開發新的程序需要復雜的技術、高昂的成本。

因此在過去(qu),信息化是(shi)大型企業才(cai)會考慮的(de)(de)事情,因為軟件(jian)的(de)(de)采購周期很長(chang),通常整個公(gong)司(si)集中采購和部署(shu),成本居高不下。但傳統的(de)(de)ERP、CRM覆蓋面非常有(you)限,大部分大公(gong)司(si)的(de)(de)部門級應用都是(shi)無法被滿足(zu)的(de)(de)。

中小型企業轉型面臨的陣痛就不斷暴露出來了:

1、市(shi)場(chang)環境(jing)在高(gao)速變化發展,內部系統也需要快(kuai)速迭代響(xiang)應,但(dan)傳統開發效率哪里(li)滿(man)足(zu)得了?

2、日益(yi)上漲(zhang)的(de)人(ren)力成本和時間成本,一般企業(ye)根(gen)本負(fu)擔不起。

3、購(gou)買(mai)成型的軟件(jian),使(shi)用后水土不服,壓(ya)根創(chuang)造(zao)不出價值(zhi)。

大型企業也很少能碰上省油的燈:

因為對(dui)他們(men)來(lai)(lai)說,在軟(ruan)件開(kai)發與實施(shi)過(guo)程中的第一(yi)痛(tong)點不(bu)是(shi)(shi)貴,而(er)是(shi)(shi)需(xu)(xu)求(qiu)(qiu)溝通不(bu)到位。無論(lun)是(shi)(shi)交由自己(ji)的IT人員或是(shi)(shi)外包(bao)ISV來(lai)(lai)定(ding)(ding)制開(kai)發,對(dui)業(ye)務痛(tong)點都(dou)沒(mei)(mei)有切身的體會和(he)經驗,再加上很多時候(hou)需(xu)(xu)求(qiu)(qiu)在實施(shi)之前(qian)都(dou)無法100%確定(ding)(ding),最后軟(ruan)件做成四不(bu)像,用著難受的比比皆是(shi)(shi)。(而(er)且(qie)要命(ming)的是(shi)(shi),沒(mei)(mei)付(fu)(fu)錢(qian)的時候(hou)提需(xu)(xu)求(qiu)(qiu)什么都(dou)能滿足,付(fu)(fu)完錢(qian)再提需(xu)(xu)求(qiu)(qiu),外包(bao)開(kai)發啥也不(bu)認。)

再者,大企業由于內部(bu)系(xi)統(tong)(tong)(tong)多(duo),開發系(xi)統(tong)(tong)(tong)還需要不斷考量內部(bu)間(jian)系(xi)統(tong)(tong)(tong)的(de)關聯、兼容以(yi)及系(xi)統(tong)(tong)(tong)數(shu)據(ju)切(qie)換效(xiao)率等問(wen)題。

牽一發動全身,并沒有那么容易。

但是零代碼開發平臺不一樣:

企業可以通過零代碼平臺漸進地開始實施。如果整個系統過于復雜,可以先從一個具體的環節開始,局部數字化(比如先把訂單管起來)。
零代碼工(gong)具可以讓開發(fa)者(zhe)和使用者(zhe)之(zhi)間的(de)(de)距離充分縮短。在極端(duan)情況下,使用者(zhe)甚至可以自(zi)己(ji)就是(shi)(shi)搭(da)建開發(fa)者(zhe)自(zi)己(ji)。他們(men)可能在一兩個(ge)小時的(de)(de)搭(da)建后就能夠確(que)認這個(ge)方案是(shi)(shi)不(bu)是(shi)(shi)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。

這也就是為什么代碼或低代碼開發平臺在企業間逐步盛行了起來。

隨著這個概念的盛行(xing),逐漸產(chan)生(sheng)在(zai)編程大(da)佬(lao)看來是“蚍(pi)蜉撼大(da)樹”的危機(ji)論(lun)——


“低代碼”開發平臺會代替程序員?

事實上,低代(dai)碼甚至零代(dai)碼,是帶來了企業開發(fa)的(de)一種新的(de)趨(qu)勢:

應用開發的最后一公里交給企業自己。

舉個(ge)例子,在沒(mei)有零代碼/低代碼開發(fa)(fa)以前(qian):我要做一個(ge)行(xing)政OA應用,除了自行(xing)研發(fa)(fa)外(wai),企業還(huan)有三種云部(bu)署方式可以選擇:Iaas、Paas、SaaS。

而隨低代碼開發的發展,帶來了企業開發的第四種可能。這種可能,是解放了IT、業務人員崛起的一個大突破。

為什么說是突破?

就拿簡道云(零代碼開發平臺)來說,開發一個審批系統:

編程語言,編程學習,編程基礎

你會(hui)發現(xian)這類平臺的特點——在制作一個管理系統時:

  • 操作門檻:無,均為簡單的拖拉拽
  • 技術門檻:不需要代碼、但要懂業務、懂流程
  • 學習門檻:難度約等于office,具有成熟幫助文檔體系的apaas都不需要擔心

低代碼開發(fa)的邏輯(ji)就是,可以讓我們從應用和數據層面(mian)入手,利用不需要代碼的開發(fa)工具與邏輯(ji),實現快速開發(fa)、上線一個(ge)管理系統。

對于這一(yi)點,這個觀點說的很切理(li):

從提供“專業軟件/軟件定制化開發服務”切換到提供“低代碼apaas平臺”,軟件廠商剝離了專業業務知識,通過平臺提供一種讓企業自己積累和分享專業知識/業務經驗的標準和能力。
對(dui)軟件(jian)廠商來(lai)說(shuo)降低了(le)實(shi)施(shi)的(de)成(cheng)本、對(dui)企業來(lai)說(shuo)提升自己的(de)掌控力(li)和業務響應(ying)能(neng)力(li),這是巨大的(de)一個進步。


“萬物皆可計算機”本是一句笑談。

“人人都是開發者(zhe)”也是一種暢想。

萬物生必有其因,帶著相對的思維看待,會發現更多機會與希望。


以上。

希望(wang)能(neng)夠解答掉一(yi)些你的(de)疑(yi)惑。

編程語言,編程學習,編程基礎

THE END
圖形化編程語言(LabVIEW、Sikuli、Modkit 等)未來能否取代文本型編程語言(C、Java、Python 等)?
近些年的發展,的確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: 上世紀八十年代,當時計算機科學理論已逐步發展成熟,不少高級程序設計語言都逐漸開發完善。于是,編程界推出了“結構……